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连木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树种,原产中国,分布广。为探讨不同种源种子的生物学性状和油脂性状,分别对采自太行山~秦岭地区和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北京、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不同种源的黄连木种子进行了种子质量测定、形态解剖学观察和种子油质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果核百粒重范围为3.35g~5.13g,各地黄连木种子含油量(带壳)均在20%~30%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6.41%~88.33%。黄连木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与理想柴油替代品的分子组成相类似,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本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须更新传统观念;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具备充足的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敏锐的反应能力与成熟的掌控力;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及正确的评价体系;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 对话教学 更新观念 重新定位 教学方法  “对话”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常见的现象,“对话教学”中“对话”则有着更为宽泛的意义。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对话”过程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修枝作为森林经营中的一项基础性措施,对提高林木材质、改善林木干形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河北、山
杨树不仅是我国速生丰产林、防护林等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国城市绿化常用的树种。杨树的花期3-4月,雄株产生大量的花粉,具有过敏的潜能。因此,探索杨树不同种质的花粉致敏性差异
摘 要: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中的主题,它不仅是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探究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探究活动 有效性 提高方法
小学科学课是由传统自然课发展而来的学科,它是促使小学生习得基础自然知识、物理与化学常识的重要学科。由于传统自然课教学方式对科学课的影响,仍有不少小学科学课沿用传统的课本、黑板、粉笔这一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中选择和运用媒体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一、关注媒体选择的辩证思维  作为一门以实践、实际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的教学需要以实际演示、实际现象的直观展现
营造速生丰产林已被实践证明是迅速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速生丰产林的经营过程中缺少专家的技术指导,大量专家长期积累总结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