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既往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食品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投入要素之一,其规范使用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作为受到病虫侵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中国单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是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的数倍,农药不规范使用带来的负面问题凸显。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其推广对实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既往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食品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投入要素之一,其规范使用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作为受到病虫侵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中国单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是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的数倍,农药不规范使用带来的负面问题凸显。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其推广对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出台、印发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等文件,更是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政策依据。因此,评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农业技术采用的主体,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成果,只有被农户接受理解并且运用于农业生产,才能使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理论与技术扩散理论,以山东省邹城市花生种植户为研究对象,评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首先,在环境效益方面:(1)政府公共投入(政府统一安装的物理防控技术)会降低农户的农药总用量,技术培训会促进农户绿色农药用量的增加;技术培训与政府公共投入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受到政府公共投入的情况下,参与技术培训越多的农户,越会减少农药总用量,增加绿色农药用量,改善用药结构。(2)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存在邻里效应,即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会受邻居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邻居农药用量越低,农户农药用量也会随之降低。(3)技术培训的效果具有溢出效应,邻居参与技术培训使农药知识信息在邻里间传播,促进农户农药总用量的降低和用药结构的改善。(4)不同规模农户间邻里效应的作用效果不同,大规模农户用药结构的改善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其次,在经济效益方面:(1)政府公共投入能有效节约农户农药投入。(2)对于花生生产收益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技术培训和政府公共投入共同作用下,会促进农户花生增产增收,但对花生价格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绿色防控技术是通过促进花生增产而非促进花生价格提高,而增加农户收益。据此,本研究提出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扩大技术辐射面积;开展农药施用的相关技术培训,传递技术知识;以多种方式积极推广绿色农药;开展绿色品牌认证,促进优质优价市场的建立。
其他文献
鄂西南地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河流密布,是巴文化的发源地。该区以“巴风土韵”为底蕴,土家族民歌众多,音调高亢悠扬。而鄂中南地区为江汉平原地带,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以“南风”、“楚声”为底韵,汉族民歌居多,声腔华丽优美。这两个色彩区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民歌风格也有所差异,但是因为土家族与汉民族长期的交融,两地文化产生了融合,因此这两个地区的民歌也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探究鄂西南民歌与
随着高科技几何式的快速发展,由技术创新引领的数字化网络转型给全球快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互联网大数据下新的市场平衡开始建立,消费模式和消费渠道迎来了新的改变,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品牌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并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因此,为了能够在日渐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崭露头角,保留品牌长久的竞争力,品牌的价值表现出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品牌重塑升级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重中之重。本课题首先从亚当·斯密的哲
消费者的后悔权在中国只是初步确立了,其内容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网购模式下关于消费者后悔权的问题,法律制度规定不完备,消费者在网购模式下的后悔权无法保障,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本文以网上购物模式为背景,分析消费者的后悔权,提出消费者在行使后悔权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善的建议。本论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
2013年我国爆发的钱荒事件,对我国的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钱荒”事件全面爆发后,沪深股市纷纷暴跌,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以多米诺骨牌效应逐渐蔓延。此次危机事件不仅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波及到了股市、债市乃至实体经济。探索“钱荒”事件对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影响,如何测度此次危机事件对银行业的影响,测度其所带来的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来看,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测度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STEAM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渐渐走入中小学学生课堂之中。但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合学生接受STEAM教育的课程,在STEAM教育中如何提升学生各项高阶能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基于项目的小学STEAM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效果,以期促进小学STEAM教育的发展与推广。首先,阐明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提出了本研
本論文旨在“唐風東漸”背景下,對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考試制度及其試文文本進行較全面的整理與研究,并與唐代進行比較研究。本文分爲上、下編:上編包括日本試文研究部分;下編包括日本試文整理部分。緒論部分首先說明本文研究的主旨和意義。然後,對相關概念進行界說,明確“唐”是指中國的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日本”則限於奈良-平安(公元710年—1192年)時代。對唐朝的相關制度,稱爲“取士制度”;而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大师,他在音乐创作、社会活动、钢琴演奏和宗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但情感细腻,还极具哲理性和文学性。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李斯特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两种艺术色彩。他一生作品数不胜数,创作领域极其广泛,除了最为著名的钢琴曲外,他的艺术歌曲也具有显明的特色。但是与钢琴曲相比,他的艺术歌曲却鲜为人知。为拓
后期浪漫主义风格德国歌剧的部分时间点正处于20世纪发生世界大战的时间,给各国人民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此时的音乐家为了反映人民的心声,歌剧中开始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题材越来越多,例如德国歌剧《死城》就是描述了亲人离去的悲伤情绪,反映了二战之后民众痛失亲人的心声。在梳理了后期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脉络,通过分析歌剧立意和现实意义等等,来探究后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德国歌剧。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了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建模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指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数学建模素养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以高中众多数学模型中综合性较强的“三角函数模型”为例,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教学
众所周知,“非正态是常态”,在实际应用领域,很少能够遇到涉及的数据严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寻找将数据正态化的变换成为统计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一直受到包括理论界及实际应用人士的关注,并涌现了众多研究成果。各种变换方法均在一些特定的数据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正如文章中展示的,这些方法对极端不平衡的数据集(左右尾部厚度有较大差异),表现均差强人意。为此,我们将提出一个双侧保号幂变换方法,对正部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