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群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日益剧增,心力衰竭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对心衰患者的进一步认识,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1]提出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作为心衰的新类别,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衰患者,又称之为心衰“灰色区域”,但目前这些“灰色区域”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尚未确定。因此,为了全面认识HFmrEF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特点,故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HFmrE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年预后情况。目的通过对HFpEF、HFmrEF、HFrEF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HFmrEF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HFmrEF患者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HF患者383例,男性222例,女性161例,按LVEF分为HFpEF组165例、HFmrEF组100例和HFrEF组1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临床用药、住院时间、费用、临床治愈率、2年生存率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差异。结果(1)三组构成比分别为:HFrEF(30.81%)、HFmrEF(26.11%)、HFpEF(43.08%)。(2)与HFrEF组比较,HFmrEF组多为老年人,收缩压、脉压偏高,心率偏低(P<0.025);合并高血压病、脑梗死比例大,合并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比例小(P<0.025);心功能II级、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比例大,心功能IV级(NYHA分级)比例小(P<0.025);与HFpEF组相比,HFmrEF组年龄偏小、收缩压、脉压偏低(P<0.025),心功能II级、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NYHA分级)比例均偏小(P<0.025);扩张型心肌病比例较大(P<0.025)。(3)实验室检查:与HFrEF组相比较,HFmrEF血红蛋白、血尿酸、NT-pro BNP水平较低(P<0.05),HDL-C偏高;与HFpEF组相比较,HFmrEF组NT-pro BNP水平较高(P<0.025)。(4)超声心动图:与HFrEF组相比较,HFmrE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右心室内径较小(P<0.025),肺动脉高压所占比例较低(P<0.025);与HFpEF组比较,HFmrE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内径较大(P<0.025)。(5)临床用药:三组比较,HFmrEF组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应用比例最高(P<0.05);钙离子拮抗剂(CCB)、地高辛的应用比例介于HFpEF组与HFrEF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HFrEF组相比较,HFmrEF组补钾类应用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6)三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治愈率、2年生存率及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mrEF组比较,与HFpEF组非心血管因素住院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rEF组心血管因素住院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7)全因死亡危险因素:入院首次检测的HGB偏低、舒张压偏低和左心房前后内径增宽是HFmrEF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增加、合并肾功能不全、尿酸升高及左心房前后内径增宽是HFpEF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收缩压偏低、尿酸升高、合并肺部感染、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HFrEF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HFmrEF占总心衰比例较高(26.11%),多为老年男性患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房颤等,心功能分级较好;2.HFmrEF组NT-proBNP偏高,左心房、心室扩大,PAP升高,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多与HFpEF组相似,抗血小板药物在HFmrEF组应用最多;3.三组2年生存率无差异,HFmrEF组左房内径增大、入院首次舒张压低及血红蛋白低为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