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将现状评价和未来预测相结合,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为北京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依据资源稀缺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定量分析评价为主,对耕地人口承载力、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及开发利用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北京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中,其主要特点是:市区面积呈同心圆扩张;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变;建设用地规模突破目标;土地利用布局圈层特征明显。针对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建立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采用人均指标法,对北京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和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现状评价,得出北京市现在耕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在34.9万人左右;耕地承载力已不能满足北京农业人口粮食需求;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可承载人口规模在1000万人左右,现有人口已超出合理承载范围;核心区人口处于超载状态;中心城区人口承载潜力有限等。通过对耕地人口承载力和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评价,按照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出2010年、2020年北京市耕地人口承载力进一步减弱,粮食播种面积会进一步减少,超载率还会继续上升;并定量分析出北京市建设用地供给量和可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最后,通过对北京市耕地和城市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有耕地资源正从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城市土地“生产性”特征明显,“宜居性”不足;封闭式环状放射的圈层城市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理想模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