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探源——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政治学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0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现象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必有其经济动因。同时,政治又不完全等同于经济。经济领域的变动是通过何种机制,最后又能在何种程度上对政治领域产生影响,这正是经济政治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改革。在两种所有制各自“事实化”的过程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经济成分对国家权力的诉求是截然不同的。三十多年来,搭乘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政策便车,非公有制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公有制经济成分不仅在比例上大幅减少,而且其“全民所有”的性质也经常被社会各方质疑。因此,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在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上,两者起的积极影响都不大,甚至都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贫富差距。初始分配领域既然已经不公平,公众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只能投射到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上面。但是,政府通过再分配平衡社会利益关系上所起的作用也并不理想。   只有国家政策清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遏制国有资产非国有化的浪潮,节制资本,强化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全民所有”性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其他文献
对于发展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江苏省通过“苏南模式”和沿江发展战略的实
旅游业的发展既要依赖于环境,但是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生态伦理
民生大于天,因为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民生建设是其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其他工作均围绕服
无论在任何地方,处理好警民关系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互联网平台.互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既是地方政府所追求的,也是中央政府所需要的。在推动高增长的因素中,前20年国有建设土地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后10年集体建设用地充当起加油站的角色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高校的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大多停留在低水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