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g-CxNy中的电荷分布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中的电荷分布与其光学和催化等性能密切相关,很多现象需要用电荷分布来解释,故对材料中的电荷分布进行系统、定量的表述是一项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以碳为研究体系,因为碳具有丰富的同素异形体,其出色的性能已在半导体、能源储存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碳同素异形体的出色性能和潜在应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其独特的科学和技术重要性。本学位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法研究了碳同素异形体(0D到3D)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性,并分析了碳材料中原子电荷转移的特点;研究了边缘形状和尺寸大小对石墨烯局部原子电荷的影响;研究了石墨相氮化碳g-CxNy纳米片的电荷分布规律,并讨论尺寸大小和形貌对电荷分布规律的影响。论文工作对于理解利用单原子间的电荷转移来重塑纳米颗粒的电子结构,促进纳米材料的光学、催化等性能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结果简述如下:(1)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维度(0D到3D)碳材料的原子电荷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当碳中的一个原子与其附近的另一个原子相比具有不同的周围环境(键的数量、键长和键角)时,则它们往往产生电子转移呈现出非零电荷;在低维碳中,当原子周围环境相同时,原子电荷转移量对其所处的位置(端部、边缘或表面)有很强的依赖性;根据密里根布局总体分析得出碳的化合价不为零,在-0.12e至0.13e范围内。(2)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石墨烯片中的局部电荷分布,系统地分析了尺寸和边缘形状对原子电荷的影响。整体来看,石墨烯电荷分布的对称性与其结构对称性息息相关。锯齿形边缘的双键原子都失去电子显示正电荷,在+0.19~+0.65e之间变化,且电荷转移量与键角的大小密切相关,当原子的键角约为116°时,电荷转移量为最小(+0.11~0.12e),当键角约为148°时,电荷转移量最大,达到+0.65e;而扶手椅形边缘的双键原子的电荷值随着三角形面积的增大逐渐递增,面积足够大时(约0.6770?2),原子电荷从负电荷向正电荷转变;边缘位置的三键原子的电荷受其周围三个键长的标准偏差的影响,同时还受原子位置(扶手椅或锯齿形边缘)的影响。(3)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环[18]碳和前驱体氧化物(C20O2、C22O4和C24O6)分子在独立自由状态下的电子结构和电荷分布,以及将其置于NaCl(001)表面上的移动势垒和电荷重新分布。环[18]碳的HOMO电子主要集中于三键,且主要分布在环[18]碳半环的原子内外位置,LUMO电子主要集中于单键,且主要分布在碳环原子的上下表面;环[18]碳和环碳氧化物与Na Cl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小分子沿不同方向的移动势垒是不同的,其中环[18]碳沿x方向的移动势垒最小,为0.023e V每碳原子;独立自由的环[18]碳中每个C原子的电荷是中性的,当环[18]碳被放置在Na Cl表面时,环碳中每个C原子的电荷呈非中性,原子电荷是振荡分布,且显示正电荷。(4)多孔石墨相氮化碳g-CxNy纳米片中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在对称的几何结构中呈现出很好的对称性,且纳米片边界对电荷分布有重要影响。在g-CN和g-C2N中,由于电子富集所有N原子均带有负电荷,边缘原子的电荷绝对值明显大于内部原子的电荷绝对值,而在g-C3N4中相反。对于C原子,所有C原子在g-CN中均显示正电荷;而在g-C2N中,边缘处的双键和三键C原子显示不同数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内部三键C原子显示相同的正电荷值。与g-C3N4纳米片相比较,g-CN纳米片的电荷分布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和奇偶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碳,特别是低维碳和g-CxNy纳米片中的电荷不均匀性具有普遍性,这和单质化合价往往为零(臭氧除外)或者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往往相同的常识相悖。这对理解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尤其是碳材料有重要意义,可为解释实验结果提供理论参考;还可为以碳材料和石墨相氮化碳二维材料为基的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帮助,为其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广阔前景,同时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准点率高,速度快,绿色环保的优点,能有效缓解城市地面的拥堵情况,使得各大城市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的进步也对乘务排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运行图时刻表改动时尽快编制出排班计划,而且面对城市的复杂客流情况,如突发客流的频发给乘务排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往常的手工
学位
针对太阳辐照和建筑负荷的时变特性,以及太阳能资源与供暖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匹配性等问题,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技术是提高太阳能供热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太阳能贡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系统,影响其太阳能保证率和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有:系统各部件间能量传递关系、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集热子系统的性能提升和运行策略的优化设计。围绕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方法,以全面提升系
作为储能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在相变过程中通过储存和释放大量热能提供潜热,具有存储能量大、储能密度高、相变温度恒定,能较好地解决能源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且经济效益显著等诸多优点。由于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过冷度低、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小等优势,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相变材料。然而,已知的有机固-液
学位
学位
学位
带遗忘因子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Forgetting Factor,简称ILCFF)方法常用于抑制重复运行系统中出现的干扰并减小系统输出波动,在含干扰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ILCFF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传统观念认为引入遗忘因子将导致系统输出跟踪误差增大,但是缺乏深入研究,无法为ILCFF方法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
钛/钢异种金属焊接件在海水热交换器、涡轮喷气发动机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钛和钢之间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焊后接头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且钛与铁反应极易生成脆性Ti-Fe金属间化合物,严重恶化了钛/钢接头的力学性能。同时,接头中存在的Ti-Fe金属间化合物易产生较大电位差,对钛/钢接头的耐腐蚀性造成极大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研究不同填充金属焊接后钛/钢接头的微观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及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