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初步探索氧化应激对AMPK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仔猪氧化应激模型,研究了不同氧化剂引起氧化应激、以及Vc抑制氧化应激后AMPK活性的变化情况。 实验共分为6个处理:处理一,对照组,采用低糖型的DMEM为基础培养液分离培养仔猪肝细胞;处理二,在处理—培养液中加入0.6mmol/L的H2O2;处理三,在处理—培养液中加入1mmol/L的百草枯(PQ):处理四,0.2mmol/L的Vc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0.6mmol/L的H2O2;处理五,0.2mmol/L的Vc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1mmol/L的百草枯:处理六,只加入0.2mmol/L的Vc。以原代分离培养的仔猪肝细胞为材料,测定了细胞中AMPK活性,细胞培养液中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并通过对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浓度的测定来反映细胞氧化应激情况。结果表明: 加入H2O2后,ALT浓度比对照组提高30.2%(P<0.01);LDH浓度比对照组提高28.64%(P<0.01)。加入PQ后肝细胞培养液中ALT浓度、LDH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03%(P<0.05)和24.03%(P<0.01),H2O2和PQ处理之间两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加入H2O2和PQ后细胞内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下降58.6%和55.03%(P<0.01),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OD活性在加入H2O2和PQ后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7.01%和35.33%(P<0.0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H2O2和PQ处理组细胞内NO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6.32%和252.87%(P<0.01),PQ组的NO含量高于H2O2组(P<0.01)。H2O2和PQ处理组MDA的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117.99%和119.22%(P<0.01),两个处理间MD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由以上结果可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2O2和PQ,细胞内ALT和LDH外流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NO产生增多。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认为通过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2O2和PQ在仔猪肝细胞上建立了氧化应激模型。 Vc预处理后再加入H2O2或PQ,以及单独加入Vc处理组,ALT浓度低于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