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和军事战略要地。海洋浮标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是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前沿勘探技术。海洋浮标在长期自动化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数据的采集、标识和发送,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传统电池携带的能量十分有限,在深海大洋或恶劣海况下,电池的维护和更换又十分困难,采用传统电池给海洋浮标供能显然存在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和军事战略要地。海洋浮标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是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前沿勘探技术。海洋浮标在长期自动化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数据的采集、标识和发送,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传统电池携带的能量十分有限,在深海大洋或恶劣海况下,电池的维护和更换又十分困难,采用传统电池给海洋浮标供能显然存在很大弊端。将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风能或波浪能加以收集、转换和存储后,为浮标中的传感器和低功耗电子设备供能,成为解决海洋浮标供能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针对环境能量的多样性和换能原理的互补性,设计一种风能—海洋能双俘能、电磁—摩擦复合式能量收集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双俘能复合式能量收集器理论建模与结构设计、复合式能量收集器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和双俘能复合式多能源能量收集器实验测试与演示这三个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1)双俘能复合式能量收集器理论建模与结构设计电磁模块采用定线圈动磁铁的旋转式结构,摩擦模块采用独立摩擦层的模式,并分别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采用尼龙圆锥滚子结构将复合式能量收集器的电磁模块和摩擦模块耦合起来,确定了双俘能复合式能量收集器的结构模型,在风轮俘能模式下可收集风能,在复摆俘能模式下可收集波浪能,最终形成一个以不同机构驱动相同发电模块的多能源互补、多原理复合的能量收集器。(2)复合式能量收集器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在理论分析上,分别运用JMAG软件和COMSOL软件对复合式能量收集器的电磁和摩擦模块进行仿真分析,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比较不同模型中感应电动势仿真值的大小,对电磁模块进行结构优化,最终采用四磁铁旋转、八线圈排布的结构。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摩擦模块进行结构优化,最终采用的电极分段数为4,FEP薄膜厚度为50 μm,铜电极厚度为50 μm。(3)双俘能复合式能量收集器实验测试与演示风速为15 m/s时,能量收集器在风轮俘能的模式下用于收集风能,其电磁模块和摩擦模块分别实现了峰峰值为47.4 V和683 V的超高开路电压输出,对应62 mW和1.8 mW的大功率输出。在1 Hz的海浪频率下,能量收集器在复摆俘能的模式下用于收集海洋能,其电磁模块和摩擦模块输出的开路电压峰峰值分别可达8 V和130 V,对应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4.38 mW和0.078 mW。从而验证了能量收集器在两种俘能模式下的实际输出有效性和能量收集器实现风能—海洋能双俘能的现实可能性,拓宽能量收集器的应用场景。风轮俘能型能量收集器可以点亮600多个红光LED,甚至可以瞬间点亮一个5 W的球形灯泡;复摆俘能型能量收集器则可以轻松点亮360个红光LED。此外,风轮俘能型能量收集器可用于给低功耗的温湿度计供电,也可用于给无线温湿度传感节点供电,还可以实现一个自供电自感知的风速测量系统。最后,展望了该双俘能复合式能量收集器应用于海洋浮标的光明前景。
其他文献
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零部件之一,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设备失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了监测、诊断滚动轴承的健康状态,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风险,工业界越来越需要可靠准确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传统的机器学习故障诊断方法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机械知识的储备,且在数据量大、信号复杂时诊断精度有限。深度学习故障诊断方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载体,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泰国作为我国的邻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由于泰语文字属于表音文字,与表意体系的汉字有很大区别,这给他们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汉字的笔画、部件、整字三级结构单位角度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泰国学生的汉字书写材料进行偏误分析发现:整字偏误数量最多,共有443例;其次是部件偏误,有254例;笔画偏误数量最少,仅有86例,且整
在纺织面料的交易过程中,外商需要从纺织品外贸企业的库存文档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面料信息。但随着企业面料数据库存储的面料信息越来越多,使得外商在寻找所需的面料信息时变得愈加困难。有鉴于此,开发出一种高效便捷的纺织面料图像检索技术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技术,外商可以将所需的纺织面料图像输入到检索系统中,系统会将匹配到的相似面料图像及相关面料信息反馈回来。这一过程的本质即为图像检索。目前纺织面料图像检索的
工件移动作业的情况下,现有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存在精度不高,识别效果差等问题,无法做到实时跟踪。为实现工件非线性平面运动状态下SCARA机器人跟踪和抓取,本课题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系统实现机器人跟踪,主要研究提高视觉伺服系统的实时性与跟踪精度。在实时性研究方面,提高对连续帧图像的处理速度。在跟踪精度研究方面,提高运动目标的跟踪精度,降低视觉标定误差和系统延时误差。最后,搭建平台并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更新,自动化生产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码垛、焊接、搬运、装配等众多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与机器人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开展,其中,机器人轨迹规划及优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使机器人效率提高、能耗降低或者运行更加平稳是很多科研人员研究的目标,其优化结果的优劣对于生产效率、机器人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钣金折弯领域,人工作业也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所代替,其中折弯
充气调温服装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隔热材料的保暖服装,通过充气泵对服装进行充气来调整气囊的厚薄,从而达到保暖性能可调节的目的。由于充气调温服装便携、环保、自由调节保暖性能等诸多特点,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科技服装新一轮的焦点。国内外关于充气调温服装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专利偏多、产品偏少,充气调温服装在市面上并不多见,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空间较大。基于国内外充气调温服装的研究现状,
功能性电刺激(FES)在一些较为简单的运动康复中有着明显的疗效,但是对于诸如步行等较为复杂的运动依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将功能性电刺激用于步行康复训练,本文首先对正常人行走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进行参数调控,通过结合主客观评价的正交实验确定出了合适的调节参数及参数的调节范围。为应对肌肉疲劳的影响,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对功能性电刺激的肌肉反应进行肌肉刚度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肌肉刚度逆模型
随着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进程飞速发展,智能移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视觉SLAM正是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视觉SLAM是指移动设备在陌生环境中以相机为传感器,在实现自主定位的同时构建自身所处环境的地图。作为视觉SLAM的核心模块之一,回环检测通过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回到了先前访问过的地点来减少移动设备在长时间导航中产生的累计误差,实现准确定位并构建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