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计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新形势,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引入,并且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反复阶段,这次使用同1998年相比,范围有所扩大。那么此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重新启用,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基本概述,其中包括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公允价值的合理确定和估计的方法,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在论述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时,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是并列关系:另一种认为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成为能与历史成本相抗衡的对立统一体。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它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基本计量属性,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接下来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的应用、发展和经验教训。公允价值会计自产生以来一直就是国际会计界不衰的热点话题,而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及其计量的应用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发展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对国内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一波三折”的过程,然后解释了现行会计准则再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接着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根据一些上市公司2006年及2007年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4个具体准则为例说明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文的第四部分,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环境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遇到的困境,并剖析了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接着揭示了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道路上将面临的各种挑战。
文章的第五部分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笔者对我国推广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和建议,本部分分为两节,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认为应该改善经济环境,完善证券市场,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加强公司治理,改善内部控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这样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才能得以实现。
在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认为,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随着政府指导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资产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将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将更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