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原因,评价不同原因对再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西京骨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06例,女性61例,年龄8岁-72岁,平均年龄25.27岁。骨肿瘤部位:股骨下段95例,胫骨上段72例;骨肿瘤类型:骨肉瘤113例,骨巨细胞瘤41例,Ewing肉瘤6例,软骨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根据Enneking恶性骨肿瘤分期,ⅠB期5例、ⅡA期27例、ⅡB期88例。121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按时行新辅助化疗,化疗药物有顺铂、多柔比星、洛铂、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假体类型:定制型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44例,定制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58例,可延长式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2例,组配式铰链膝关节假体63例。首次手术距再次手术时间4-40月,平均为32.7月;首次手术时长80-275分钟,平均178.58分钟;首次手术术中失血量450-1,000ml,平均681.67ml;首次手术术后第1日引流量90-270ml,平均175.75ml。结果167例病例中34例进行了再次手术(20.36%)。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6例(9.58%),局部肿瘤复发8例(4.79%),假体松动7例(4.19%),假体断裂3例(1.80%)。121例化疗病例中,假体周围感染15例(12.40%);46例未行化疗病例中,假体周围感染1例(2.17%)。72例胫骨近端病例中,既往手术中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的57例,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2例(3.51%);未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的15例,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6例(40.00%)。通过χ2检验,发现化疗病例和未化疗病例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病例与未行该术病例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2=0.003)。通过t检验发现感染病例和非感染病例在既往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1日伤口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p=0.339、p=0.385)。结论导致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而化疗的应用、软组织覆盖的缺失等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