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一代代作曲家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探索,使中国的交响乐以独特的中国风格崛起于世界,其影响与成就已越来越为国际乐坛所重视。在为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作曲家群体中,朱践耳是重要代表之一。短短二十年里,他先后写出多部管弦乐和十一部交响曲。
朱践耳的交响曲凝聚着他大半辈子以来对世界、对历史、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和顿悟,对人间沧桑的感叹,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他的全部交响曲只有一个主旨:求索。对人性真谛、对人类命运的不断求索,对音乐语言和表述方式的不断求索。本论文主要对朱践耳第九交响曲配器进行分析。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朱践耳和他的交响乐创作。第二章从多个方面浅析朱践耳《第九交响曲》的配器结构力。第三章主要研究朱践耳《第九交响曲》的乐队编制、乐器运用特点和音响组合手法。
在创作手法上,朱践耳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构思,独特的笔法,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
本论文在对朱践耳《第九交响曲》配器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力图挖掘他“立足于超越、立足于创造”的创作思想以及他的交响曲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与人文精神。作为一个作曲家、一个思想者和求索者,朱践耳先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交响曲创作,反映他不断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中国交响乐刚刚走过的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