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系统中Cas9蛋白DNA结合域及sgRNa-shRNA阵列表达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ISPR/Cas9是新近开发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由两部分组成,非特性的核酸酶Cas9蛋白和一个小片段导向RNA。鉴于CRISPR/Cas9系统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以及较高的基因组切割效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的基因组编辑研究中。Cas9核酸酶在导向RNA的引导下,能够特异性的结合到基因组的靶位点,并在PAM序列的配合下,对靶位点进行双链切割。解析Cas9蛋白中DNA结合域对改进Cas9核酸酶活性以及开发新的基因编辑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将非特异性核酸酶Fok1与Cas9基因进行融合,然后对Cas9基因从两端进行截短突变,结合双荧光报告载体系统,在293T细胞中对相关突变体进行功能验证。以期发现Cas9蛋白中DNA的结合功能域。同时针对CRPISPR/Cas9系统中sgRNA的表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Cys4介导的sgRNA-shRNA阵列表达策略,期望改进和提高本实验室所开发的多重sgRNA及shRNA阵列表达技术。  首先,设计了8个不同长度截短的Cas9基因突变体,并将这些突变体以及全长Cas9分别与FokⅠ融合构建了相应的sgRNA/Cas9-FokⅠ表达载体。鉴于FokⅠ需要形成二聚体才具有切割活性,为了验证分析不同sgRNA/Cas9-FokⅠ的功能,进一步构建了含有双sgRNA靶序列(均含有/不含PAM位点)的SSA-DsRed/eGFP双荧光报告载体。将9种不同的sgRNA/Cas9-FokⅠ表达载体分别与靶序列含PAM或不含PAM的SSA-DsRed/eGFP双荧光报告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观察和流式细胞仪计数分析可以评估不同sgRNA/Cas9-FokⅠ的活性,进而分析确定Cas9蛋白的DNA结合域以及其对靶序列PAM的依赖性。在初步的sgRNA/Cas9-FokⅠ活性验证实验中,发现全长Cas9实验组仍具有活性,但是仅局限于靶序列含PAM的报告载体;而两端截短Cas9的实验组均不具备活性,说明Cas9蛋白两端区域均影响sgRNA/Cas9复合体对靶序列的识别作用,同时PAM也是该识别作用所必须的。  其次,以Csy4识别序列为间隔设计并构建了新型的sgRNA-shRNA/Cas9表达载体VLC-Csy4/Cas9(含VEGF.sgRNA、LIG4.shRNA和CCR5.sgRNA)及对照载体VCC-Csy4/Cas9(含VEGF.sgRNA、对照CON.shRNA和CCR5.sgRNA)。结合实验室现有的针对VEGF.sgRNA和CCR5.sgRNA的SSA-DsRed/eGFP双荧光报告载体,通过细胞转染实验,初步证明VLC-Csy4/Cas9中表达的sgRNAs均具有较高的活性。进一步通过qRT-PCR实验对VLC-Csy4/Cas9中表达的LIG4.shRNA进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LIG4基因的表达量与VCC-Csy4/Cas9对照组相比被敲低40%以上,比实验室前期开发的基于Drosha的sgRNA-shRNA系统有了显著性提高。初步证明了Csy4介导的sgRNA-shRNA阵列表达技术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的优化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甘草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中国药典》收录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ra L.)三种原植物,以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24A1/pMX45是一株CcpA缺陷的核黄素生产菌株。由于CcpA的缺陷,破坏了细胞的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的调节机制,降低了葡萄糖所引起的CCR效应的强度,使该菌株能够在高葡萄糖浓度下进行核黄素发酵。本文在摇瓶发酵条件下,研究了接种量、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溶氧、无机离子等因素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24A1/pMX45核黄素发酵的影响,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对24A1/pMX45核
巢区(Home range)是动物空间利用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以领域(Territority)为核心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占有者完成生长、繁殖、育幼等日常活动,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