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PE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病猪呕吐、腹泻、脱水、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本病从原来的主要发生季节(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发展成全年均可发生的现象,猪场抗原阳性率达52.24%,屠宰场病原阳性率1.87%,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其中新生仔猪最易感,发病率高达100%,病死率可达80%-100%,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吉林地区疫苗免疫无法有效控制PED的流行,认为该地区PEDV新的变与国内PED疫苗毒株差异较大。为更好地揭示吉林地区PEDV的遗传变异及流行规律,对吉林地区PED的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并研究紧急防治措施,减少该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规避养殖风险。本研究内容包括:根据GenBank公布的PEDV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5.0设计特异性引物,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采自吉林市及舒兰、蛟河、永吉、桦甸、磐石6个县46个猪场的310份病料进行了RT-PCR检测,PCR产物经克隆后,送上海生工测。检测结果表明,46个猪场有19个猪场为PEDV带毒猪场,阳性率为41.3%,310份病料中有80份病料为PEDV阳性,阳性率为25.8%;其中以永吉的猪场阳性率最高,为58.33%,桦甸最低为16.67%;不同季节中以冬季的猪场阳性率居高。经分析证明,PED发病率与地区、猪场免疫程序、季节、温度变化情况关系显著,该地区PEDV与国内多数流行毒株关系较近。结合上述检测数据对吉林市某未免疫猪场进行PED抗体水平评估并通过制定免疫程序、接种方案、生物安全等方案进行防控,通过试验期间3个阶段即2017年5月、2017年12月和2018年2月进行的3次PED-ELISA监测结果表明,按照T-P二联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全群接种、消毒及生物安全条件下PDE的抗体保护率呈平稳升高趋势,该方案可为吉林市地区PED的防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