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我国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也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虽然有了一定地改善,但是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平衡不仅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而且导致与此相对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着很大不同。为了系统地考察现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真实情况,深入了解农村医疗救助的真实现状,本文选取赤峰市H村为调查地点,以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最为普遍的医疗救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多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村民展开深入的走访调查。农村医疗救助是政府针对农村最贫穷、最困难的群体就医难、看病难等问题实施的救助制度,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大举措。调查研究发现,该村的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家庭经济困难人员,医疗救助方式也分为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等形式,其中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优抚人员在参加住院救助时拥有着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考察发现村民医疗救助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村级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慈善捐助等。调查表明,不同村民对医疗救助方式的选择存在着相异的选择倾向,其内在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救助政策情况、经济状况和便捷性等。通过分析村民对医疗救助方式的选择倾向,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医疗救助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或描述出我国医疗救助的现状,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救助资金渠道少,政策难以落实;参与部门多,管理混乱;监管机制缺失: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知晓度低;村民维权意识薄弱;存在错误的政绩观;救助政策实施存在不公平现象。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调查走访,我们得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是村民的普遍意愿,同时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也是政府保民生、促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救助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严重阻碍和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本村的医疗卫生救助服务的实地调查,总结出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最大因素,资金来源渠道对救助资金极为重要,因此要要从救助渠道上着手来解决救助资金缺口。广大村民文化程度低,也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难以开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水平,对于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救助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认为,改善农村医疗救助现状可以加强社会工作对救助政策、村委会和村民的介入,让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到救助政策的制定中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简化医疗救助申请程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完善村委会管理体制;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端正村干部的政绩观;加强对村民的普法宣传工作,完善医疗救助法规;加强监督力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