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术是中国数千年来逐渐形成的一种对宜居环境和吉祥安葬地点进行选择的学问,是对我国影响极其深远的一种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对风水术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其文化层面。
风水术作为一种自古代沿袭至今的文化现象和广泛流传的民俗,对我国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历史却忽视风水术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两晋),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风水术在社会各阶层开始盛行。两晋风水术对国都的选址、城市建设、民居设计和墓葬地选择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两晋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因此两晋风水,就如同两晋文化史的一扇窗户。打开这扇窗户,两晋历史便会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通过两晋风水人物、两晋风水实践及两晋风水与巫道关系及评价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逐层深入的解决两晋风水术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本文较为具体的阐述了风水术的定义;其次,本文对两晋与风水人物郭璞、羊祜、陶侃、晋元帝及《晋书·艺术传》中所见风水术士等人物与风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解决了郭璞与《葬书》的关系、羊祜凿墓的时间及原因、牛眠地的由来及两晋上层社会风水术盛行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再次,本文对两晋都城洛阳、建康的风水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两晋民居及阴宅的选择进行了较为透彻分析,揭示了洛阳与建康的风水因素,找出了两晋时期阴宅盛行的原因。最后,通过对两晋风水术与巫术及两晋风水术与环境两个方面关系的考查,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风水术与巫术的关系,解决了玄学、道教对风水术发展的影响、风水术与天人合一环境观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揭示了风水术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为认识和利用风水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