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模式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根据文化图式理论,中国人更容易加工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刺激,即表现出对中国文化信息的注意偏向。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日益增强。那么,在同时面对中国和西方这两种文化信息时,中国人会更偏好于优先加工哪种文化呢?在儿童和青年之间表现出怎样的差异呢?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儿童和青年对中西方文化信息注意偏向的特点。实验1采用点探测范式,以3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中西方文化图片为实验材料。实验设计是2(文化类型:中国、西方)×2(探测位置:一致、不一致)的二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1)青年在中国文化图片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不一致条件;(2)青年在中国文化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小于西方文化图片。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以32名小学生和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Eyelink 200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实验设计是2(年龄组:儿童、青年)×2(文化类型:中国、西方)的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五项眼动指标:首次到达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以及注视比率。结果发现:(1)儿童和青年对中国文化图片的首次到达时间显著小于西方文化图片;(2)儿童对中国文化图片的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及注视比率显著小于西方文化图片。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青年对中国文化信息的注意偏向效应显著大于西方文化信息;(2)儿童和青年对中国文化信息均表现出注意定向加速,并且这种注意偏向具有跨年龄的稳定性;(3)儿童对西方文化信息表现出注意解除困难,这可能是儿童对西方文化信息加工难度更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