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受灾人员情况如何、政府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事件的善后和调查工作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现阶段新媒体蓬勃发展,灾难性事件极易迅速传播开来,引起更大范围的影响。作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媒体微博已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发挥了快速信息报道、积极引导舆论、监督善后处理等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媒体微博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呈现了怎样的报道框架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6月1日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是一次严重的内河航运事故,它暴露了人们对此类事故危害认识不足的现状,对其研究有代表性。因此,本文拟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研究对象,使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央视新闻、@新京报和@头条新闻三家媒体微博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报道框架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呈现,试图总结出媒体微博在灾难性事件报道时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与特点,反思其报道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个人思考。本文共分四章,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了进行媒体微博灾难性事件报道框架研究的缘起;梳理了“媒体微博灾难性事件报道”“框架理论与媒体微博”等相关文献,并提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框架理论;明确了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提出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两种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媒体微博“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报道框架。在选取样本、构建类目之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报道数量、主题、形式、对象、来源、立场和图片七个类目对@央视新闻、@新京报和@头条新闻三家媒体微博“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报道进行分析。第三章总结出媒体微博“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报道框架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呈现。关联性方面,三家媒体微博都进行实时信息传播,重视官方救灾,进行多种形式报道,以“有关人”报道对象为主。差异性方面,@央视新闻构建了以“政府形象”为主导的事态发展框架;@新京报呈现了以“问题探究”为主导的事故质疑框架;@头条新闻表现出以“责任追究”为主导的舆论监督框架。并从政府管控、母媒体、微博自身特点三方面分析其报道框架的影响因素。第四章对媒体微博“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报道进行反思,指出媒体微博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还存在缺乏灾前预警灾后监督的报道主题,多元化报道形式需进一步加强,以受灾者为中心的报道对象被弱化,消息来源的渠道和信息深加工有限,报道立场的整体平衡性不足,以及对报道图片整体使用重视程度低等问题,希望改进这些不足,以进一步提升媒体微博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