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莫宜佳(又译莫芝宜佳)以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为主要研究领域,代表性论著有《庞德与中国》、《<管锥编>与杜甫新解》、《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从古代到近代》等,译著有钱钟书《围城》和杨绛《我们仨》等,是德国汉学界译介和研究中国文学颇有建树的学者。本文以莫宜佳新著《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从古代到近代》为研究对象。该论著是莫宜佳多年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论述集成,为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主编多卷本《中国文学史》之一卷。论著以新颖的视角和价值评价标准,对中国中短篇小说文学史作了系统研究。德国学界在叙事学和主题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较多接受本国学术传统的影响。莫宜佳由研习古希腊文学和英美文学起步,后转入钱钟书、杜甫和中国小说研究,一方面受到西方叙事学和主题学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钱钟书学术思想和研究风格的影响,从而构成莫宜佳学术研究的理论背景。莫宜佳的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研究,贯穿着叙述学、文类学、主题学、女性主义等西方理论和批评方法,这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之一。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莫宜佳关于中短篇叙事文学的概念界定和价值评判标准。分析其采用西方文论中的“中短篇叙事文学”而未使用中国沿用的“小说”概念的原因;阐述其以“异”为文学价值评价标准论析中国古代中短篇小说所体现的创新价值及意义,总结其对中国古代小说文类分析的得失。第二章着重介绍和评述莫宜佳对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的创作分期和对各时期创作特点的归纳,评析其解读各期代表性文本的主要观点。第三章从主题学角度评述莫宜佳对中国中短篇小说中主题类型的归类和阐析,总结其富有新意的见解。第四章阐述莫宜佳研究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发掘其研究视角创新和立足于揭示普适价值的意义。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围绕莫宜佳论著《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从古代到近代》,结合小说文本和国内外相关论述,充分关注和揭示莫宜佳研究中国小说所确立的价值评价标准以及富有新意的视角和方法,以期为国内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