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滨海红鳞蒲桃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是广西滨海天然植被的典型建群树种。在防城港市选择代表性样地,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红鳞蒲桃群落9种主要树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指标;同时,用海沙、河沙、土壤(赤红壤)3种基质培养红鳞蒲桃幼苗进行盆栽试验,探讨苗木的光合生理日变化以及不同光强下的光合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在野外测定的红鳞蒲桃林分的九种主要树种中,红鳞蒲桃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不同的样地而言,干扰较轻,群落结构较完整,相对湿度大的样地里,红鳞蒲桃生长良好。   (2)在自然光日变化条件下,红鳞蒲桃幼苗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型的曲线,其中第一峰值明显大于第二个峰值,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在幼苗最初的生长阶段,海沙培育的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明显大于河沙培育的红鳞蒲桃幼苗。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一致。在幼苗移植后6个月后,3种基质中的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5月份和12月份的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表现一致。在三种培养基质下的红鳞蒲桃幼苗的光饱和点为200umol/m2·s-250umol/m2·s,光补偿点为5umol/m2·s-10umol/m2·s.   (3)在不同强度的人工光强下,不同培养基质中的红鳞蒲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均未表现出双峰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当光合有效辐射为1500umol/m2·s和900umol/m2·s时,是红鳞蒲桃幼苗比较适应的光强。在三种培养基质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较为旺盛,而当光合有效辐射小于900umol/m2·s后,各项光合生理指标强度就开始逐渐减弱。   (4)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净光合速率在12月份的自然光照条件下显著相关,呈现二次曲线的相关规律,在5月和12月的自然光日变化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高于人工光照条件下光强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且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条件下,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均为海沙最高,土壤其次,河沙最低。   (5)三种培养基质的红鳞蒲桃苗木的各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土壤中的幼苗长势更好。3种基质均适合红鳞蒲桃的生长。
其他文献
于2015年5月~9月在大连海洋大学重点实验室,模拟生产条件,在水温18~20℃、盐度30~32条件下,系统地进行了pH、总氨、亚硝酸氮对日本海神蛤从受精卵到稚贝幼虫发育和生长的影响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研究深入,在病原分子基因水平、感染传播和对虾免疫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防控技术上未能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本实
蓄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在太阳能的热利用、电力移峰填谷、工业废热的回收以及民用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蓄热技术的关键是高性能蓄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