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科学理论及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对于消除“低素质屏障”,走出“贫困陷阱”的反贫困斗争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而贵州贫困面大、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解决贵州的贫困问题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必须突破传统扶贫重物资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的弊端,着力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反贫困能力。全国特别是贵州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政策主张、对策措施、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回答,以推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但目前国内对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的研究十分薄弱,对贵州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有鉴于此,论文以贵州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借鉴省外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在总结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经验、深入分析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基本特点、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培训管理的具体对策,以便为贵州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为全国的扶贫培训管理改革提供借鉴。一、贵州省扶贫培训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通过对贵州省情 今况的理性认识和系统分析,对贵州扶贫开发尤其是培训管理实践的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我认为贵州扶贫培训管理具有培训管理的二元双重性,地域差异性,空间的广裹性、复杂性和分散性,类型、结构、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结果的显效性与内容的实用性,管理的民族性等六个方面的特点;当前扶贫培训管理主要面临三大困难:培训对象量大质差与培训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贫困劳动力生产生活条件差,居住分散,培训管理成本大;政府统筹乏力,部门职能分割,扶贫部门职权有限,培训资源整合度低,现有体制下培训规模难以做大。存在七大突出问题:扶贫培训资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分配模式,没有把注重公平与兼顾效率有机结合起来;贫困劳动力家底不清,培训对象识别不准;缺乏完整科学的贫困劳动力培训规划;培训计划的制定随意性大,没有形成全程管理机制;培训资金没有严格实行项目管理、报账制管理;教学管理薄弱,培训质量较差;重培训轻跟踪管理服务。 二、贵州省扶贫培训管理的环境分析。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干扰。通过对贵州扶贫培训管理外部环境相关因素的深入系统分析,认为贵州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劳动力后备资源供给品质较低:普通教育封闭式办学的格局未打破,三教统筹开放式办学的气候未形成;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发展滞后,农村生源市场未开发起来;规范统一的城乡劳动就业市场发育迟缓。因此,外部环境对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影响可以用“一个不足,缺乏四种力量”来概括:所谓“一个不足”,就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极为落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自身先天发育不足。所谓“缺乏四种力量”,就是农村贫困劳动力缺乏主动接受培训的内在动力、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缺乏活力、外部环境对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培训没有形成现实压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效果不好缺乏吸引力。所有这些因素,加大了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难度。 三、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基本思路及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只有服务于实践,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论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阶段贵州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瞄准贫困群体和培训对象,提出了贵州省培训管理的具体的目标任务,从培训管理的培养目标及方向、途径、涉及产业、管理资源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全面到重点, ·盔论述了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完善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运行机制。这是论文的重心。针对贵州扶贫培训管理的特点、规律、面临困难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借鉴省内外乃至国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完善培训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个方面的运行机制提出以下一些具体主张:建立健全扶贫培训计划全程管理机制,加强计划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目标明确、职责统一、分工协作、权威高效的扶贫培训组织运行机制,加强组织系统运转职能;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分工合作、整体推进的协作机制,加强协调职能;建章立制,合理控制,提高培训管理的有序性、可持续性和规范化水平。其中,对国家和省己有的政策措施,如报帐制管理、项目管理等,主要从技术层面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作业要领;对没有政策规定的问题,则从宏观管理到微观控制、从全程管理到关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