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目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Stolzenburg等从2001年至今已经完成了超过2400例LRP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尿失禁是L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保护控尿正逐渐成为前列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迄今,LRP在控尿保护方面已历经了多项技术改进,如神经血管束和尿道横纹外括约肌保留技术、耻骨前列腺韧带保留技术及无能量分离技术等[1],而保留膀胱颈则是目前逐渐开展的技术改进。Klein[2]最先报道了保留膀胱颈能改善术后控尿,认为膀胱颈部的肌肉组织参与了控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5例LRP病例,以观察保留膀胱颈对术后控尿的改善作用。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中的作用,以及对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0年5月,本中心对145例Tlb~T2c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其中保留膀胱颈59例,不保留膀胱颈86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前CT或MRI证实为局限性肿瘤,ECT骨扫描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术前均无尿失禁及放疗病史。所有145例手术均由同一位外科医生主刀完成。保留膀胱颈定义为不需修整和重建膀胱颈而可以直接和尿道进行吻合的处理。所有病例在术中均作了血管神经束及尿道横纹外括约肌的保护。比较两组的切缘阳性率,并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的控尿情况。术后控尿良好标准为无需使用尿垫或仅安全起见每天使用1个尿垫。结果: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42.4%、74.6%、86.4%,不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25.6%、58.1%、80.2%。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的控尿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4和P=0.042),而在术后6个月则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331)。两组的总切缘阳性率也非常相近(P=0.954),保留膀胱颈组为10.1%,不保留膀胱颈组为10.4%,两组中阳性切缘位于膀胱颈的各为1例。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对术后的早期控尿有着积极作用,并且不增加术后的切缘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