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价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治疗前、出院后随访冠状动脉内径、形态、是否有血栓形成等情况,评价TTE对KD造成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已诊断KD的303例患儿临床资料及TTE检查结果:(1)收集每个患几年龄、身高、体重、就诊时发热天数及住院诊断;(2)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出院后2年内随访的TTE各项测量指标:左冠状动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内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内径、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内径、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内径、主动脉根部(aortic root,AO)内径、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大小、冠状动脉血栓(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CAT)大小及形态、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收缩运动情况;(3)根据临床诊断将303例患几分为典型KD组(214例)和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组(89例);又根据年龄分为年龄≤1y组(94例)、年龄>1y组(209例);(4)冠状动脉损害分级采用王新房等提出的判断标准,分为正常、冠状动脉扩张、CAA、巨大CAA四级;(5)有CAA形成的患儿根据LMCA、LAD、LCX、RCA进行分析。  结果:1、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达88.8%,以冠状动脉扩张为主。  2、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恢复率高(72.7%),大部分在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  3、CAA患儿随访过程中,各分支CAA或者冠状动脉扩张大部分(71.4%)呈回缩趋势,有45.7%在2年内完全恢复正常。  4、巨大CAA与中等CAA比,恢复情况与血栓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5、与典型KD患儿比,IKD患儿热程更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更高(P<0.05),但典型KD患儿的冠状动脉扩张恢复率较IKD患儿高(P<0.05)。  6、与年龄>1y的患儿比,年龄≤1y组的患儿热程更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更高(P<0.05)。  结论:1、KD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大多数冠状动脉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冠状动脉扩张恢复较快,CAA恢复时间较长。  2、巨大CAA较中等CAA难恢复,且更容易形成血栓。  3、IKD患儿及婴儿期患儿是冠状动脉损害的好发人群。  4、TTE对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长期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糖尿病有无以及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12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
目的:回顾性探究EGFR-TKI相关皮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影响EGFR-TKI相关皮疹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1-1至2017-12-20期间服用EGFR-TKI的EGF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