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西宁地区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为西宁地区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防治积累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瘤并行内镜下治疗的住院患者576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临床表现、内镜资料、病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本组资料中病例576例,男与女之间的比例为1.87:1;年龄在21~84岁之间,平均年龄55.67±11.39岁;汉族466人(80.9%),藏族72人(12.5%),其他民族38人(6.6%);症状主要为便血172例(29.9%),其次是腹泻137例(23.8%),腹痛111例(19.3%);(2)检出腺瘤1392枚,直径小于1cm的939枚(67.5%),单发245人(42.5%),多发331人(57.5%),病理类型当中管状腺瘤所占比例最高(75.7%),直肠(27.7%)与乙状结肠(26.5%)高是高发部位;(3)直径大于1cm的腺瘤中绒毛状腺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病理类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4)性别、年龄与腺瘤的生长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5)60岁以上年龄组中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比例高,与其他两个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中老年组女性腺瘤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青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藏族青年人腺瘤比例较中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管状腺瘤中汉族患者比例最高,绒毛状腺瘤中藏族患者比例最高(P<0.01);(9)性别及腺瘤生长部位及生长情况在民族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西宁地区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大于45岁的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发较单发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大,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比例增加,且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增加;(2)便血是结直肠腺瘤的主要预警症状;(3)腺瘤的直径越大,绒毛状腺瘤比例越高;(4)腺瘤好发的部位仍然是直肠及乙状结肠,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