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的Ben-Haim等与Cordis公司合作开发了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并于19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在人工磁场中感应具有磁定位传感器的标测消融大头导管来指导心腔的解剖重建,标测分析心律失常和指导消融,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三维标测系统,它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复杂心律失常的标测定位,为消融心律失常提供精确制导,明显的降低了射频消融时X线的曝光量,开拓了导管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新领域。三维心脏模型的重建在整个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确的模型可以在手术时提供精确的制导,并且如果能在重建出心脏的模型后,加入一些其它功能比如:可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它的解剖结构,提取感兴趣区域左心房和肺静脉等器官,从任意面剖切心脏从而观察心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局部细节,这对术中的导管操作至关重要。此外,如果加入虚拟内窥的功能,把各个器官内部清晰的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使医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观察,则会大大提高医生对病变部位的准确定位。对于以上问题,从医学三维图像可视化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加以解决。医学三维可视化研究的是采集的三维医学图像数据场地建模和可视化,这里的建模是指对已采集到的三维医学图像数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并建立起相应的模型来表达数据的结构、规律;最后对构建的人体结构模型进行绘制与显示。本文根据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流程,首先对采集到心脏CT的二维序列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利用经典的体数据绘制算法光线投射算法把心脏绘制出来,接着本文对原始的二维序列CT数据进行分割,分割出心脏的某些器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心脏内窥功能的解决方案,利用距离变换法解决了虚拟内窥中的关键技术中心路径规划问题,在交互导航方面,提出了虚拟相机的概念来模拟传统虚拟内窥镜的行为,实现了人工交互式导航和自动导航两种方式对重建后的器官进行漫游观察,并开发出了简单的系统进行了实现。文中最后一部分还针对目前心内科病人电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Word的图文报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