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B7-H分子在人肠癌肿瘤微环境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B7-H1的表达在肠癌演进过程中的意义,进而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1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10例癌旁良性切端组织,整理其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1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统计学分析B7-H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程度及CD3+T、CD8+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在11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高表达58例,低表达54例,高表达率为51.8%;而正常肠组织几乎不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B7-H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部位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CD3+T细胞浸润程度与B7-H1分子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1),而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其无关;生存分析显示,B7-H1表达水平与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此外,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而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无关。
结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B7-H1可能通过下调T细胞的浸润,进而抑制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应答,参与肠癌肿瘤免疫逃逸。对B7-H1分子的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第二部分:肿瘤B7-H1信号促进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
目的:分析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情况和B7-H1分子的表达情况的关系;通过构建肠癌转基因细胞株,探讨B7-H1信号对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织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ILs)和肿瘤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并分析T细胞及其亚群;分析肿瘤组织B7-H1分子的表达与浸润Tregs的相关性。运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肠癌转基因细胞株SW480/B7-H1和SW480/Mock,将其与CD4+T细胞共培养,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JSA)分别检测Fregs及其细胞因子TGF-β和IL-10的分泌情况,探讨B7-H1信号对Tregs的诱导作用。
结果:免疫荧光标记法结果显示,肠癌患者组织中浸润CD3+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总数的67.1%,其中CD4+T/CD8+T的比值出现倒置,且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较健康人外周血显著上升。此外,B7-H1高表达的组织中CD4+CD25+CD103+Tregs细胞的浸润数量较B7-H1低表达的组织显著增加。体外实验也表明,肠癌转基因细胞株SW480/B7-H1细胞在CD3激发型单抗和TGF-β的共同作用下,能显著上调CD4+T细胞上CD25和CD103的表达,促进Tregs的产生。
结论:T细胞依然是参与肠癌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而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则可能通过促进肠癌微环境中Tregs的浸润,从而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监视。因此,通过对B7-H1-PD-1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有望为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