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ⅢB/Ⅳ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前后中医寒热证候的演变规律及耐药时的中医证候特点,验证EGFR-TKI的药性,探讨中医寒热证候与EGFR-TKI治疗疗效的关系,进一步为研究中药逆转EGFR-TKI耐药提供药物选择的理论依据。⑵通过观察不同治则中药复方(清热、温阳)联合吉非替尼对EGFR-TKI耐药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探索其可能的作用通路,筛选出哪种治则的中药复方可以达到增敏作用,以进一步佐证靶向药物的寒热属性,为中药联合靶向药物发挥增敏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①应用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采集新发或复发初治ⅢB/Ⅳ期NSCLC并准备接受EGFR-TKI治疗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寒热辨证分型,定期随访并采取四诊资料至EGFR-TKI耐药(即肿瘤进展),建立数据库,探讨EGFR-TKI治疗前后寒热证候的演变规律及耐药时的中医证候特点。②以人肺腺癌EGFR-TKI耐药细胞株A549、H1650为研究对象,用吉非替尼分别联合温阳、清热中成药进行干预,利用MTT法检测联合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探讨其作用可能的机制。 结果:⑴患者的吸烟史、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整体分析表明,接受EGFR-TKI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证型发生由寒转热的改变,治疗前31.4%为热证,68.6%为寒证,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寒证患者的比例逐步下降,热证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耐药这一截点以热证患者居多(76.2%)。⑶分层分析表明,耐药时证型与治疗前、服药1个月后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时证型与服药3个月、6个月后的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年龄、是否吸烟、性别因素对耐药时间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服药前热证的患者中位PFS为1.9个月,初始寒证患者中位PFS为5.267个月,初始寒热证候对于疗效(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A549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正均Q值法得出两药仅有相加作用(0.85<Q<1.15),对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Q值法显示两药联合后仅有相加作用(0.85<Q<1.15),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作用通路尚未发现。⑺H1650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正均Q值法得出随着时间推移,两药由相加作用逐渐变为拮抗作用(48H:0.85<Q<1.15,72H: Q<0.85),对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法显示两药有协同作用(Q>1.15),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GFR、p-ERK信号通路传导实现的。 结论:①接受EGFR-TKI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证型发生由寒转热的改变,即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寒证患者的比例逐步下降,热证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耐药这一截点以热证患者居多,推断EGFR-TKI的药性为热性。②服用EGFR-TKI前患者寒热证型与疗效(PFS)无相关性,但初始寒证患者有一定获益倾向性。③对于A549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仅有相加作用,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明显增高,尚未找到其作用机制通路。④对于H1650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仅有相加作用,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明显增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GFR、p-ERK通路蛋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