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寒热分型与EGFr-TKI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ⅢB/Ⅳ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前后中医寒热证候的演变规律及耐药时的中医证候特点,验证EGFR-TKI的药性,探讨中医寒热证候与EGFR-TKI治疗疗效的关系,进一步为研究中药逆转EGFR-TKI耐药提供药物选择的理论依据。⑵通过观察不同治则中药复方(清热、温阳)联合吉非替尼对EGFR-TKI耐药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探索其可能的作用通路,筛选出哪种治则的中药复方可以达到增敏作用,以进一步佐证靶向药物的寒热属性,为中药联合靶向药物发挥增敏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①应用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采集新发或复发初治ⅢB/Ⅳ期NSCLC并准备接受EGFR-TKI治疗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寒热辨证分型,定期随访并采取四诊资料至EGFR-TKI耐药(即肿瘤进展),建立数据库,探讨EGFR-TKI治疗前后寒热证候的演变规律及耐药时的中医证候特点。②以人肺腺癌EGFR-TKI耐药细胞株A549、H1650为研究对象,用吉非替尼分别联合温阳、清热中成药进行干预,利用MTT法检测联合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探讨其作用可能的机制。  结果:⑴患者的吸烟史、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整体分析表明,接受EGFR-TKI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证型发生由寒转热的改变,治疗前31.4%为热证,68.6%为寒证,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寒证患者的比例逐步下降,热证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耐药这一截点以热证患者居多(76.2%)。⑶分层分析表明,耐药时证型与治疗前、服药1个月后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时证型与服药3个月、6个月后的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年龄、是否吸烟、性别因素对耐药时间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服药前热证的患者中位PFS为1.9个月,初始寒证患者中位PFS为5.267个月,初始寒热证候对于疗效(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A549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正均Q值法得出两药仅有相加作用(0.85<Q<1.15),对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Q值法显示两药联合后仅有相加作用(0.85<Q<1.15),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作用通路尚未发现。⑺H1650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正均Q值法得出随着时间推移,两药由相加作用逐渐变为拮抗作用(48H:0.85<Q<1.15,72H: Q<0.85),对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后,对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法显示两药有协同作用(Q>1.15),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GFR、p-ERK信号通路传导实现的。  结论:①接受EGFR-TKI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证型发生由寒转热的改变,即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寒证患者的比例逐步下降,热证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耐药这一截点以热证患者居多,推断EGFR-TKI的药性为热性。②服用EGFR-TKI前患者寒热证型与疗效(PFS)无相关性,但初始寒证患者有一定获益倾向性。③对于A549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仅有相加作用,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明显增高,尚未找到其作用机制通路。④对于H1650细胞,吉非替尼联合参附注射液仅有相加作用,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明显增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GFR、p-ERK通路蛋白实现。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放、化疗是临床肿瘤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主要手段,而骨髓抑制又是放、化疗的主要副作用,骨髓抑制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贫血、易感染等,给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据报道,放、疗后病人多表现出低热,腰酸膝软,毛发脱落,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脉细数,或面色苍白,乏力,脉细弱等虚热或血虚症状,重则脾肾阳虚,符合中医学肾阴亏虚的表现,由于阴阳互根互用,阴虚则阳无所依,日久不愈,必然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71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34例,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6h禁食水期过后再次给药,200mg/
目的:通过观察化浊降脂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血清丙二醛(MDA)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化浊降脂汤降低血脂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化浊降脂汤高、中、低剂量组;21天后,取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MD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化浊降脂汤各剂量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