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手机(移动电话)使用人群日益扩大,环境中由此而生的射频电磁场(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RF EMF)(频率以900和1800 MHz为多)辐照范围和强度不断提高,随之引起的的健康问题亦备受瞩目。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F EMF暴露增加人群肿瘤、神经系统症状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也有流行病学报道提示两者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关于RF EMF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结论,揭示这类低强度EMF暴露的健康效应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一项迫切的任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国际电磁场计划己将RF EMF的健康效应研究列为优先研究领域(http://www.who.int/peh-emf/research/rf03/en/)。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以探讨RF EMF的生物学效应,但至今尚未能取得一致性的结果,也无法对流行病学报道提供支持,其关键在于RF EMF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不清楚。基因转录是细胞受外界因素作用后通过系列信号传递的终端,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往往是通过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及其功能调控实现的。有一些研究报道提示RF EMF能影响部分基因(如热休克蛋白基因、原癌基因、即刻早期基因以及一些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但同时另有报道提示RF EMF未能影响这些(或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相互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