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当代美学家、理论家,其研究涵盖文学、哲学、绘画、艺术等诸多领域。作为法国著名左翼学者,朗西埃的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政治主导的特征。他对政治和美学的概念都进行了重新界定,以“可感性的分配”在二者之间建起共通连接。“可感性的分配”(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是朗西埃政治美学的理论核心,对感性进行重新分配,能打破基于工具理性的等级分配和社会治安秩序,创造出一个由新的参与者构成的审美共同体。朗西埃将自己的政治美学理论渗透和辐射到电影领域,他认为,电影艺术作为当代一种新的政治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解散正常的句子与影像的关系、打破治安秩序下的等级分割,以及破坏所谓“正确”的观看、言说与行动的方式,形成对感性分配秩序的重组,从而为政治与美学的关联提供连接思想与实践的平台。朗西埃赋予影像以政治化的形式与功能,将运动影像内在的美学秩序和逻辑延伸到对电影政治的总体思考。通过对电影语言、电影叙事和电影接受等问题的深刻透视,贯通从影像生成到运作机制的理论序列,形成了独具朗式特色的电影政治美学。从电影角度切入来解读朗西埃政治美学思想,对与电影理论和美学研究意义重大。但由于过去相关译著较少,国内学界缺乏对朗西埃的电影理论的集中关注和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近年来朗西埃相关译著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影片阅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朗西埃电影政治美学的内部世界,在总体把握朗西埃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以当代美学视域为中心,探讨电影内部的政治美学互融互渗的特性,从而完成朗西埃电影政治美学形塑。根据上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拟展开对朗西埃电影理论的研究:首先,受到阿尔都塞科学社会主义、福柯的知识权力论与考古学,以及康德、阿伦特等多重理论的影响,朗西埃形成了以“可感性的分配”为核心的政治美学思想,这也是他将电影问题与政治美学结合起来思考的重要连接点。其次,朗西埃将电影作为具体直接的视觉影像本身,将图像句子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作为电影形式的破坏力量,以此打破各种传统的感性分配秩序。此外,基于运动影像的内在悖论,朗西埃对影像内部感性元素的重新安排和布置,凸显了影像再现功能与表现功能的矛盾冲突,揭示出“运动”话语霸权背后的解放内涵。最后,我们可以从接受角度把握朗西埃电影美学的政治性。观众通过影像参与社会实践和艺术话语的构建,冲破被动观看的束缚,改变了主体对自身的“位置”和可能性的认知,进而为“改变世界”的政治行为提供可能。朗西埃的电影理论集中体现着政治美学的逻辑演进和理论特质,对艺术介入公共领域和公共生活的身位及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引导。我们要重视朗西埃电影理论体现出的问题性、颠覆性以及生命力,这对电影美学和政治研究,甚至视觉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