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列宁的宪法思想帮助俄国人民推翻了旧的统治制度,让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过去式。列宁运用宪法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继而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国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论文主要从思想渊源、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启示四个方面总结、分析、评价了列宁的宪法思想体系。第一部分为列宁宪法思想的思想渊源,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律思想、资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的宪法思想帮助俄国人民推翻了旧的统治制度,让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过去式。列宁运用宪法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继而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国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论文主要从思想渊源、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启示四个方面总结、分析、评价了列宁的宪法思想体系。第一部分为列宁宪法思想的思想渊源,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律思想、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宪法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法思想三方面进行阐释。对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律思想,列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肯定了其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缺少社会存在的支撑。对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宪法思想,列宁从资产阶级宪法中总结制宪目的,分析资产阶级真实意图。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法思想,列宁在宪法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人权等问题上做出创造性发展。第二部分概括了列宁宪法思想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1893年至1904年为萌芽期,在此期间列宁批判沙皇专制体制,抨击资本主义法律,开始揭露沙皇政府的弊端;1905年至1917年为发展期,革命运动的爆发促使列宁认清资本主义宪法的虚伪本质,探索无产阶级宪法的实质;1917年以后为成熟期,经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稳固无产阶级政权,保障广大人民权利。第三部分详细阐释了列宁宪法思想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宪法本质论,通过对比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得出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二是宪法价值论,分别从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保障两方面论述。三是党法关系论,列宁认为党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并且应当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同时要求党员违法要从严从重处罚。第四部分是关于列宁宪法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及启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分别从我国宪法学说、宪法教材建设以及立宪实践三部分进行论证。列宁宪法思想指导了我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推动了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对撰写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并结合作者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论述了专利申请说明书撰写内容和体会,以供发明人在撰写专利申请说明书或向专利代理人
通过收资确定调查矿山,以γ辐射仪指导地矿采样,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核素比活度,调查云南铜矿天然放射性水平,查明铜矿采、选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为放射环境管理及防治放射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常见的红细胞酶病.常因某些诱因发生溶血,而引起G6PD缺陷的主要原因是G6PD基因突变[1],以往检测已知突变主要用错配PCR/酶切法、寡核苷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是黔西北地区五指山背斜内近年来取得勘查突破的大型铅锌矿床(>1.30Mt),也是川滇黔矿集区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铅锌矿床。矿体受层
西藏题材油画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多位油画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西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西藏的人、景、事、情等得到了多元化展现。鉴
本文主要讨论晶体中磁的对称性,晶体的磁性,超抗磁性和超导电性.
针对某直齿圆柱齿轮,进行了带浮动式凹模的精密锻造模具的设计.并结合此浮动式模具结构,利用刚塑性理论方法建立了该直齿圆柱齿轮精锻的合理有限元模型,采用DEFORM-3D软件对
在法官员额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各地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并未缓解,诉讼效率难以保障。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性司法证
“互联网+”浪潮来袭,互联网消费信托产品凭借自身消费与信托相结合的特色,格外引人注目,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市场。互联网消费信托在实现消费权益增值目的的同时,亦能以投资收
随着工业化发展,火灾引发的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商场等相对密闭的环境,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导致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事故现场,贸然采取行动,往往会造成无辜的牺牲或付出沉重的代价。消防机器人可以代替消防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完成侦查、反馈并完成救援方案的制定。因此研发一款移动灵活、功能多样、安全可靠并能代替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进行喷水灭火、排烟、清障、牵引、侦查于一体的遥控式消防机器人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