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作为犯罪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与犯罪的最终处理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是刑事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对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的研究有利于总结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被害性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的发生,减少诈骗犯罪的破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出发,对诈骗犯罪中被害人问题进行体系化的分析和研究。这篇文章总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诈骗犯罪与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阐述。通过对诈骗犯罪概念与特点的概述,被害人的概述与分类,对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进行具体界定: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是基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而产生错误认识或强化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诈骗犯罪的受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且必须是具有处分财物能力的自然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主要是因为自身的不谨慎行为或缺乏必要知识而致使自身上当受骗,但也不乏贪财心切、想一劳永逸发大财;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容易轻信;缺乏法律常识,在经济交往中不依法办事,或接受贿赂而签订虚假合同,或急于求成,想一本万利而上当受骗的。在对被害人的特征和分类的叙述中指出诈骗犯罪被害人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刑法学中几种常见的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特点,通过论述诈骗罪中被害人与诈骗行为人的互动过程,来论述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为何会被骗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诈骗犯罪被害预防问题的探讨。这部分论证了诈骗犯罪被害预防存在着诈骗被害前预防、诈骗被害中预防与诈骗被害后预防的三个阶段,而又着重指出因诈骗犯罪行为手段和被害人的参与程度不同而导致在被害中预防也要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又通过论证诈骗被害预防与诈骗犯罪预防的关系,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论证如何有效的预防诈骗犯罪,保护诈骗犯罪被害人的利益,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与减少诈骗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有积极作用,对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论证,对于预防与减少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氧化是医学生物化学代谢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该文以了《生物氧化》内容
近几年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工具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成为一种趋势。SNCR工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适合于改造现有锅炉的烟气NO_x控制措施。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
现代大数据技术赋予了个人信息潜在的商业价值,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信息得以自由转移,在两者的结合下,个人信息跨境转移频繁发生。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权益与国家
产科通常具有较高风险程度,若要在有限的带教期间让护生熟练该科的各项护理操作,就需要选择适合科学的带教方法,改善护理带教的实际效果。要加强产科护理带教的目标设计。带
近些年来,我国线下零售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其中,将线上消费者和线下实体店紧密联系的O2O生鲜电商企业发展迅速,作为互联网经济领域的新兴行业,O2O生鲜电商既能满足人们对
媒体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时代背景。媒体融合的发展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增强了教育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