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通过拍摄全下肢站立位X片来评估下肢力线。然而,膝关节由完全伸直位0°到屈曲90°的过程中的动态力线却是很少被提及。通过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时地测量、记录膝关节屈伸运动在不同角度时的下肢力线,分析下肢力线的变化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了76例因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运用CT扫描测量股骨远端髁间轴线(TEA)与后髁线(PCA)间的夹角,即外旋角(ERA);术中参考 CT测量的ERA、计算机导航系统测量的TEA及Whiteside线进行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假体骨水泥固定后记录膝关节在被动、无张力情况下屈曲活动过程中的髋-膝-踝(HKA)变化,即下肢动态力线的变化数据,并利用回归分析评价其影响因素综。 结果: TKA术中膝关节由伸直0°至屈曲90°的过程中下肢动态力线的变化与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密切相关(r=-0.769,p<0.001)。根据股骨远端外旋截骨角度的不同,下肢动态力线呈现出内翻、外翻及中立位波动三种变化趋势。 结论: TKA术中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影响下肢动态力线的变化,其数学模型为反正弦三角函数。 意义: 目前,不管是运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还是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完成保留髌骨的部分膝关节置换手术方面,其技术均日臻成熟。而如何提高假体置换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已成为许多骨科医生近年来探讨的热点。在此,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的运用解决了存在于机械性手术操作系统的内在缺陷。CAOS可以在术中实时反馈截骨与软组织平衡情况,术者通过该系统实现人机互动,实时勘误、实时调整;正如Hasegawa等的研究表明CAOS在膝关节置换的截骨和假体安装方面都有指导意义,其术后力线角度差异仅为0.5-1.0°。如今,对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的评估多是通过放射片测得的静态下肢机械轴(mechanicl axis)来进行。然而膝关节是一个运动的关节,膝关节在有伸直至屈曲过程中力线如何变化尚不得而知;对于股骨远端截骨,Firestone TP、Lu H、Ranawat CS的研究表明这种操作可以治疗屈曲挛缩畸形,但是会不会对下肢力线产生影响,尚不清楚。而研究证实股骨远端截骨与下肢动态力线呈反正弦三角函数关系,这对假体使用寿命的影响提供了又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