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电动公交线路无线充电设施布设方法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交通系统能耗与排放日益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影响下,优先发展低碳、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电动公交车已成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公交车型。然而,电动公交车存在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对公交的排班调度产生较大影响,阻碍了电动公交车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无线充电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公交车电动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无线充电能够使电动公交车在站点停靠及线路运行期间进行充电,极大地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缓解了公交车在场站固定充电桩长时间充电对车辆调度的影响。本文以具有专用车道的电动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态无线充电与动态无线充电的特性,建立两种无线充电设施布局优化模型,优化无线充电设施的布设位置,结合实际公交线路进行算例验证,并对电池容量、充电功率等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现有电动公交车的静态无线充电模式与动态无线充电模式,总结了不同充电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对应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其次,针对低频公交线路,以时间控制点的设置位置与静态无线充电桩的布设位置为优化变量,以最小化静态无线充电桩总布设成本、乘客出行成本变化量以及最大化站点有效利用率为优化目标,建立静态无线充电桩布局优化模型;采用嵌入随机模拟技术的麻雀搜索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并利用实际算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之后针对电池容量、无线充电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电池容量或者静态无线充电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时间控制点的数量会随之减少,且无线充电桩的总布设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变化量以及站点有效利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后,考虑到部分公交线路具有发车频率高、行驶里程长、能耗大等特点,单一的静态无线充电桩布设无法满足线路运营的电量需求,提出采用布设动态无线充电板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以动态无线充电板的布设位置为优化变量,以动态无线充电板的总布设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动态无线充电板布局优化模型,之后采用嵌入随机模拟技术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以实际公交线路为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对电池容量、无线充电功率以及动态无线充电板单价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动态无线充电板单价增加时,供电设施的总布设成本也随之增加;动态无线充电板的布设成本随着电池容量或无线充电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总布设成本的下降速率呈减小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高速发展,过去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为现阶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形式的环境规制政策以达到约束企业个体排污行为的目的。与此同时,环境规制政策所带来的市场中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变动也引得广泛关注,故讨论环境保护与充分就业之间“双重红利”的实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部分,其
学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碳排放量也日益增加,为减缓碳排放对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中国先后提出了多个目标,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大型城市群的主要代表之一,其经济总量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6.88%、16.22%,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体地区。因此,探究长三角地区碳达峰时间对中国整体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外部性理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
学位
城市群经济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在参与区域竞争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着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和发展差距过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级新区作为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综合性战略平台,能够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来影响城市群城市分工,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梳理有关城市群城市分工和国家级新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群城市分工的演
学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高投入、低效能、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已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持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创新需要资源的持续投入,而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生产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其配置的合理性与否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经
学位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以大城市为主的集中式和以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式两种,其争议主要在于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化。一个国家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化,能够改善要素资源的配置,综合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优势,这就要求各等级规模城市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既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与集聚效应,也要注重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收与容纳功能,从而实现大中小各等级城市之间的统筹发展。本研究以城市人口规模作为划分城市规模等级的替代指
学位
台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之一,其影响集中于夏季,每年都会给中国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沿海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一半以上。并且由于经济体量的扩大和台风强度的提升,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所上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台风对中国沿海地
学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已呈现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产业集聚会产生知识溢出、劳动共享等正外部性,对区域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借此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高
学位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结构中普遍使用的材料。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随着车辆载荷的激增和多变的自然环境,路面早期出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会出现材料损伤和结构破坏,进而影响着道路结构使用寿命。其主要原因是道路结构设计中难以全面分析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影响,从而无法对结构损伤做出精准评价。为此应当研究冻融损伤对材料寿命的影响情况及水泥稳定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移,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城市房价加速增长,市场预期提高,引起了强烈的投资需求,致使住房逐渐脱离居住属性,形成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升级。为了解决这类经济问题,我国先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力求去库存、稳房价,引导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房价的前提是平衡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在供给方面,政府严控土地供给,加强房地产开发和
学位
沥青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路面的病害频发和养护处治效果不佳却制约了其发展。裂缝是主要并且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之一,它的出现导致路面承载能力和行车安全性下降,若不及时处理将引起更严重的道路损伤。采用灌缝胶填封是有效的裂缝修补手段,所使用灌缝材料的性能优劣与道路养护寿命、路用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寻求性能优良的灌缝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灌缝胶的研究现状,存在灌缝胶制备工艺复杂、受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