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造成个体学习差异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动机的取向和强度对不同个体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关心的话题,也是近几十年来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就外语学习动机而言,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国外学者为动机研究贡献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他们有的从学习者心理出发,探讨了个体对某个学习任务的期望,效价,目标导向,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感,成败归因等心理因素对动机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有的则从社会角度出发,将动机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分析了宏观环境(即学习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制度,社会规范,道德约束,文化熏陶)以及微观环境(即学校,父母,老师,朋友等)对语言学习者动机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部分用于指导外语动机研究的模式。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外语动机研究起步较晚。从内容来看,一方面,不少学者仍停留在对国外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成果介绍和现状综述阶段;另一方面,少数学者对我国不同学习阶段的在校学生展开了实证研究,多以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证了动机与学业成绩或其他个体变量(如:性别,专业,自我认同,学习策略等)之间的相关性。而未有学者针对动机如何影响个体在外语习得中语言能力的形成进行专门的探讨。本文作者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到,与本科生相比,专科生在英语学习上态度极为被动,语言能力也十分不理想,这与大部分学生较薄弱的英语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于是,本文对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展开了调查。方面,研究发现专科生学习动机不足是由来自社会风气,学校,老师,家长,同伴及自身心理状态的一系列不良因素所导致。绝大多数专科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动机仅来自外部的约束(如毕业,考证,就业等),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自身内在的需求(如享受学习的乐趣,对知识的渴望,追求成就感等)而学习这门语言。经测试,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其英语综合能力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学生处于语言能力不达标或有待改善的状态。因此,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对于改善专科生较差的英语学习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发现动机取向不同的学生在目标设定,学习策略的运用,努力程度,学习持续性,成败归因和自我情感管理方面均表现出差异,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为了有效地改善专科生较差的英语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老师应当针对学生们动机不足的原因,采用正确有效的策略去努力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其建立积极自信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