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损伤与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机理与形态学定量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损伤与烧伤皮肤周边部基底层上皮细胞极性化形成机理;以及对极性化上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量,为法医病理学诊断电损伤和烧伤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方法:本实验共分六组,包括380V AC组、220V AC组、220V DC组、火焰烧伤组、金属灼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标本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EGFR染色。光镜观察后,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极性化上皮细胞核周长、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值,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SAS软件包进行分析。每组分别取四个标本进行TEM和SEM观察。 结果:1.损伤皮肤基底层及棘层上皮细胞核变长,其长径与基底膜近似垂直, 而颗粒层或透明层上皮细胞核固缩或核变长,部分上皮细胞核长径与皮肤表面平行。220V DC负极电流斑多数上皮细胞胞浆凝固,核空泡变或染色质溶解。 2.三组电损伤组上皮细胞核周长及长/短径比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组烧伤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电损<WP=5>伤组分别与各热烧伤组比较有显著(P<0.05)。 3.TEM观察DC正极、AC电流斑与烧伤上皮细胞胞浆凝固,胞核变长,染色质边集,核仁消失; 220V DC负极电流斑上皮细胞核核溶解,染色均匀浅淡,染色质碎片散在分布于核浆中。SEM 观察电流斑底部有较多裂隙和小孔穴,小孔穴之间有一些组织细胞碎屑,烧伤皮肤底部较光滑,可见裂隙, 但无小孔穴。 4.损伤皮肤中央部位基底层与棘层极性化上皮细胞EGFR表达阴性, 正常皮肤与周边部皮肤基底层与棘层极性化上皮细胞EGFR表达阳性,且分布较均匀。 结论: 1.电损伤电流斑周边部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系电流热效应作用所致,而非电场直接作用所致。2.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损伤皮肤周边部上皮细胞核周长及核长/短径比值,可推断该损伤系低压电损伤或烧伤。在低压电范围内,上述指标不能推断电压高低、是AC或DC损伤。3.LM观察到DC负极电流斑上皮细胞胞浆凝固、核溶解呈空泡变,或核染色质固缩、伴周围透亮区;TEM观察到上皮细胞胞浆凝固,核溶解,染色质碎片散在分布于核浆中,可作为诊断直流电损伤的一个指标。SEM观察到电损伤电流斑皮损表面的小孔穴可作为区分电损伤与烧伤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使得人类在认识自己的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完善,我国学者利用DNA多态性对我国各民族的起源、迁徙、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人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这些犯罪组织利用其业已积累的雄厚资金和丰富经验,不断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并据此威胁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犯罪在近几十年一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计算机犯罪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此虽然其
劳动教养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中国,这一制度的创建开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劳动教养制度受到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教养处罚与刑罚强度倒置、收容
【摘要】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多遍的朗读,“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按这个标准,我认为,在新课程实践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信息阐释类文本写作在教学与考查中都被边缘化了。情境化与任务化是信息类文本写作教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对策。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明确任务驱动,是信息阐释类文本写作教学的关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特别是负反馈调节,其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层次中,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Feedback regulatio
研究了以管沟污泥等量替代天然细集料制备水泥混凝土的技术。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管沟污泥可以配制出强度为40MPa以上的混凝土,同时其28d强度可高于同配合比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