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希望医疗机构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是带有一定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从新中国建国至今,我国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立医院管理模式是在医院内部运行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处在旧的行政管理体制失序,而又未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之下,依然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在科层制管理模式下,医院内部面临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运行机制僵化、业务流程设置不够人性化等诸多问题。而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支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提倡使用私人资本和外资去创办医院,因此公立医院外部也面临着与日递增的竞争者。若公立医院仍持续采用当前的管理模式,那只能导致内外部问题越来越多,其市场主体地位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对公立医院来说,当前的状况可谓是腹背受敌,公立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帷幕。此后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更是明确指出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如何通过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来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借鉴拉塞尔·M·林登提出的无缝隙政府理论的中心思想——建议政府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出一种全新的“无缝隙管理模式”。医院无缝隙管理模式倡导以患者利益为核心,让患者感觉就医顺畅,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医院将以一种“整体的”、“连贯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在公立医院中建构无缝隙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完善医院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工作和医院文化,分别建构无缝隙的组织管理模式、无缝隙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无缝隙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营造无缝隙的医院文化,使得公立医院的组织无缝隙、患者在医院内通行无缝隙、医患之间沟通无缝隙、管理者管理无缝隙以及医务人员观念无缝隙。在无缝隙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得到了优化,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是一种顺应公立医院发展趋势的新型医院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