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审计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后在西方国家审计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目前,我国国家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立足我国国情,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和经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环境审计的产生。本部分首先分析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经济实质,通过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对环境问题的本质和成因作了分析;然后阐述了环境审计的产生基础,包括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接着对我国实行环境审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阐述了环境审计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并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及其它层面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健全、缺乏立法的支持以及联合审计开展的不充分等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国外环境审计的现状,包括加拿大、美国、荷兰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等机构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进而得出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比如:环境审计的开展,理论应先行、环境审计体系设置应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环境审计工作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先进行试点,再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处理好环境成本与国家财力、审计滞后与提前介入的关系等。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分别是从四个层面来分析。一、从技术层面看,要加强对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并逐步推广绩效审计,构建一套完整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规范审计报告等等;二、从制度层面看,应加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准则,加强环境审计立法工作等;三、在体制层面上,应专设环境审计机构并完善环境审计职能体制,充分发挥三种审计组织的作用,并将环境审计作为企业或政府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部分;四、在其他层面上,应加强联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包括在国内,联合环保部门专家、会计主管部门、律师等专家开展工作;在国际上,主动对一些国际环境问题进行治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鼓励其他国家也积极开展跨国环境问题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