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新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除了传统安全领域给各国带来的挑战,恐怖主义、核武器扩散、传染病防治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更多新的严峻考验。国际安全问题内涵的扩大化和复杂化对各国制定安全政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各国的国家安全观能灵活应对各种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的挑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安全是国家生存的首要前提。在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国家安全观研究是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比较而言,在国家安全观研究的诸多子领域中,对于国家安全观范式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非常值得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故本文重在探讨国家进行安全观范式转移的行为动因,并以瑞士冷战后国家安全观范式由“中立安全”转向“合作安全”为检验载体。拟解决的问题为:瑞士,这一长期中立并奉行高度自治国家安全战略的特殊国家,却在冷战结束之后,参加北约的和平伙伴计划,加入联合国。因此,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瑞士会放弃其长期坚持的永久中立自主的国家安全观转而出现国际合作的意愿,这一范式转移隐含的意义何在,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梳理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安全观的阐述,解释了范式、政策范式和范式转移等相关概念内涵,并设计了一套观测安全观范式转移行为动因的衡量因素,即权力、制度和认知。基于这些衡量因素,本文回顾并考察了瑞士冷战前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国家安全观范式转移的过程,并得出了其行为的动因所在,即瑞士主要受到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巨变带来的冲击,北约、欧安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度设计优越性的吸引,国内认识到合作安全的影响利大于弊以及同质型其他欧洲中立国家行为对瑞士产生的积极影响等。一言以蔽之,瑞士之所以会进行安全观范式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