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促进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教学发展,对完善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论文主要从五方面对外国文学研究性教学进行论述,期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促进研究性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引言部分从研究性教学的来源进行探究,梳理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脉络,概括研究性教学的涵义,将历年来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论述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对外国文学研究性教学的师生角色进行探究。在我国文学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讲述者,也是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是研究性地教与研究性地学的关系。 第三部分探究在外国文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可以采用很多种教学方法,本论文主要探讨问题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教学法的运用,结合教学实例分析这些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外国文学研究性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论述如何在外国文学课程中推进研究性教学策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探究。学校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为研究性教学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建研究性教学机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不仅包括课堂学习,同时也包括课外学习,教师需要熟悉教学环节,使用语言技巧,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学术报告,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需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个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总结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在本科实行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及不足,为研究性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