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折多山岩体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tgaoy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多山岩体作为青藏高原东缘罕见出露的新生代花岗岩岩体,其展布严格受控于鲜水河断裂带。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虽然为解释藏东地区大地构造属性、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对于花岗岩体的侵位及其相关构造研究鲜有涉及,争议颇多。同时,折多山花岗岩体的研究也为解决岩浆侵位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在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基础上,开展岩体及构造岩磁组构研究,以期确定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和构造背景。依据岩相学以及岩体间接触关系,将折多山新生代花岗岩体划分为三个单元:早期折多山单元、中期龙布沟单元和晚期木格错单元。年代学结果显示折多山单元、龙布沟单元和木格错单元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1.52±0.30 Ma、19.59±0.16 Ma及16.50±0.18 Ma,且折多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可能一直持续至4.88±0.88 Ma。此外,在东侧的花岗质糜棱岩中还获得了168.6±1.8 Ma和30.9±1.7 Ma两组早期原岩年龄。木格错单元和龙布沟单元花岗岩的磁化率各项异性度(PJ)分别介于1.014-1.514和1.034-1.205之间,且多数样点的PJ值低于1.2。折多山单元花岗岩的PJ值平均值为1.096(<1.2)。而糜棱岩及强变形三叠系围岩的PJ值普遍大于1.2。磁化率各项异性度大致具有近断裂带高,而岩体内部低的特点。磁化率椭球体以扁圆形为主,部分具有简单剪切应变特征,反映挤压的环境。在磁组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折多山花岗岩体与鲜水河断裂带之间极强的时空耦合性与显微构造研究,明确了折多山花岗岩体是鲜水河断裂带同构造侵入体。虽然岩浆流动磁组构受到构造变形的影响,但大致能识别岩体的侵位信息。岩体边部磁面理走向与断裂走向相协调或小角度相交,而内部较为无序,暗示岩浆可能先沿边部的鲜水河断裂带线状上升,到达一定深度后在张性空间内呈不规则形就位,但依然受断裂带剪切作用的制约。磁线理的分布则表明岩浆大致是自南向北流动。磁组构特征表明,早期折多山单元形成于近南北向的挤压,而中期龙布沟单元和晚期木格错单元则形成于近东西向挤压。综合分析认为折多山单元岩体的侵位发生于鲜水河断裂带右行走滑向左行走滑转换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局部拉张区为岩浆上升就位提供了空间。龙布沟单元和木格错单元的岩体侵位形成于较为强烈的近东西向挤压,鲜水河断裂带左行走滑作用和走向的顺时针转变加剧了拉张区空间的扩大,岩浆更大规模的在此地区就位。喜山期以来,由于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地壳部分熔融,熔融体向东运移并堆积于断裂带西侧的川滇地块内。青藏高原东扩促使鲜水河断裂带开始活化,在折多山地区形成了局部的拉张区,这不仅为高温下地壳流体沿鲜水河断裂上涌打开了窗口,而且利于热量的向上传导,导致地壳原地重融,并沿断裂上涌。因此岩体的形成是对青藏高原地表地质与深部地质耦合作用的积极响应,至少在21.5-4.88 Ma期间存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闽西南地区住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对IB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为CD组和UC组,分别统计性别、确诊年龄、城乡分部、病变部位、疾病行为、肠外表现、并发症、肠道手术情况、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共纳入患者317例,其中CD患者212例
日常生活中,皮革制品因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柔韧性,吸汗保暖又手感舒适而备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皮革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呈现,皮革制品款式越来越丰富,消费群体也与日俱增,如何保养皮革制品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由于皮革制品原料的特殊性,保养要求高,尽管消费者普遍具有一定保养意识,却鲜少知道具体操作的方法。
期刊
根据QB/T 1615-2018《皮革服装》产品标准,列举了皮革服装的产品类别,介绍了皮革、纺织品和毛皮的理化性能指标。分别对这三种原料的测试项目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针对每个测试项目对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皮革服装的一些维护保养知识。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甚至衰竭[1]。POI以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血症为特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或月经稀发)、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常伴有潮热、盗汗、失眠等围绝经期症状。此外,在POI患者中,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及死亡风险均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
学位
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通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是西周早期晋国宗庙祭祀的重要青铜礼器。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镇馆之宝"。整个器物以伫立回首的凤鸟为主体造型,凤鸟回眸凝视,与小鸟对望。凤鸟通体纹饰华美无比,颈、腹、背部装饰有羽纹,两翼与双腿装饰云纹,翼、盖间以雷纹衬底,装饰立羽纹,尾部装饰羽翎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