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到2020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欧美国家,采取了立法措施来解决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关乎生存和制约发展的大问题,因而对其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由于能源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哈尔滨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状况。从2014年开始,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频发,严重威胁哈尔滨市民众的健康状况和日常出行。考虑到哈尔滨市的经济结构、地理环境,要想加强哈尔滨市环境污染的治理,首要任务就是治理大气污染。其中政府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应当积极推行政策举措治理大气污染,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大气污染。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生态治理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哈尔滨市通过采取秸秆综合利用、实行锅炉改造、扶持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等措施,使哈尔滨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政府行政监管不到位、治理过程缺少可持续性、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度低、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等问题,并且从对治理过程缺乏监督机制、经济目标的制约、治理主体多元化程度低和政府执行力度弱化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深入分析了现状、问题及原因之后,对国内外主要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进行了有效地借鉴,总结出哈尔滨市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应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完善行政区间合作等先进经验。结合哈尔滨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监督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政府治理的执行能力等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