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刺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恢刺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此方法是否优于常规针刺,为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新方法。方法:在满足纳入标准的前提下,将60位腕管综合征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恢刺组(30例)、常规组(30例)。本次研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选穴依据“十三五”教材上关于腕管综合征的针刺疗法;恢刺组采用恢刺外关、合谷配合常规针刺曲池、阳池、阳溪、阳谷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4周。研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调查问卷评分(BCTQ)、VAS评分、Tinel征及Phalen试验的阳性比例、末梢运动潜伏期(DML)、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评估该方案是否安全有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恢刺组脱落2人,常规组脱落1人,共有57人完成全部试验。对比恢刺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基线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BCTQ评分、VAS评分、Tinel征及Phalen征阳性率、DML及SCV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恢刺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恢刺组总有效率为89.27%优于常规组的79.31%,恢刺组的治疗效果远超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恢刺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有优势;恢刺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浮刺法联合眼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与本课题纳入标准相符的6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将病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浮刺法联合眼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中接受常规针刺疗法(“十三五”规划教材中《针灸治疗学》对本病的选穴)。治疗组中应用浮刺法针刺常规穴位,再配合眼针针刺双侧
目的:观察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刺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伴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伴胃肠道症状的患者60例,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针刺处方:对照组选穴百会、印堂、神门(双)、太冲(双)、内关(双)、膻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穴位基础上新增足三里(双)、天枢(双)、中脘、腹八区。针刺方法:腹八区针刺时,四个穴位直刺0.5-1.0寸,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芒硝外敷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芒硝外敷。2组均每日治疗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通过记录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和患肢体积整体观察患肢肿胀变化情况,通过记录患
目的:观察针刺极泉穴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电针上肢阳经腧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极泉穴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后,休息1日,一周为一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
目的:本课题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差异,以探究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更优方案。方法:按照先后就诊的顺序随机地将本次临床入选的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治疗组(“通督调神”针刺法组),每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共脱落3例,最终以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8例完成临床研究。对照组取穴百会、三阴交、安眠、神门、照海、申脉;治疗组取穴印堂、神庭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电针针刺腰腹部腧穴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探索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我科室纳入符合标准的64名中风后偏瘫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电针针刺腰腹部腧穴组及传统康复组,每组患者32例。电针针刺腰腹部腧穴组:给予患者基础内科治疗、我科室常规针刺治疗同时配以电针针刺腰腹部腧穴治疗。传统康复组:给予患者基础内科治疗、我科室常规针刺治疗同时配以传统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选用头针运动疗法,对照组选用单纯头针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本课题对3个疗效评价指标进行评测,指标分别为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证型等资料,以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发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思路,同时观察“透刺吞咽针法”临床疗效,以探索新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四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风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并发病、临床治疗等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中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新的治疗办法及思路。方法: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共剔除及脱落4例,剩余62例,最终完成试验人数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卒中病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穴取神庭及双侧本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龙虎交战”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龙虎交战”针法的理论依据,在针对CFS失眠症状的众多疗法中,更好地推广针灸疗法。方法:本课题筛选60例CFS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CFS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龙虎交战”针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两组患者需每天治疗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