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既能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解决了环保问题。由于建筑垃圾的来源广泛,其组分较复杂,导致再生骨料性能差异较大,给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不同胶凝材料用量、不同再生细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270,51208272)的资助下,本文做了以下研究:1.制备六种不同品质的再生细骨料,根据《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来确定再生细骨料的级别,分别为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II类);一次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准I类);二次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I类);简单破碎化学强化再生细骨料(II类);一次复合强化再生细骨料(I类);二次复合强化再生细骨料(I类)。2.研究不同胶凝材料用量条件下,不同再生细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3.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多元线性拟合分析法,得出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公式。4.通过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法(ISO法)研究胶凝材料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强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以胶凝材料用量500kg/m3为例,II类再生混凝土、准I类再生混凝土和I类再生混凝土完全取代率的用水量分别较普通混凝土增加了4.7%、2.8%、-4.3%;抗压强度降低了18.9%、8.5%、-4.4%;复合强化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却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胶凝材料用量500kg/m3为例,II类C再生混凝土、I类FC再生混凝土和I类SC再生混凝土完全取代率的用水量分别较普通混凝土增加了3.8%、2.1%、1.9%,抗压强度降低了23.9%、14.5%、9.3%。2.再生细骨料品质与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普通混凝土的鲍罗米公式建立起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公式。当取代率为100%时,通过各品质再生混凝土强度公式得出的抗压强度值与试验值接近,II类、II类C、准I类、I类FC、I类、I类SC再生混凝土分别与试验值相差0.3%,1.4%,1.9%,2.1%,0.8%和0.5%,误差较小。当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100%,灰水比为3.47时,再生细骨料品质I类经整合分析的公式验证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0.1%。通过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公式可知,再生细骨料品质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有利影响为:I类再生细骨料>准I类再生细骨料>I类SC再生细骨料=I类FC再生细骨料>II类再生细骨料>II类C再生细骨料。3.胶凝材料强度对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通过P.O32.5、P.O42.5和P.O52.5水泥中分别掺入0%、10%、20%、30%和40%粉煤灰后的强度变化规律,预测了不同品质再生细骨料在不同取代率时的再生混凝土强度范围在C20~C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