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表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是导致其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n,FAR)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临床炎症标志物,在以往的多项研究中都被证实与微炎症存在正相关性。并且,与传统微炎症标志物如CRP、IL-6、TNF-α等相比,FAR具有方便、廉价、易获得等优势。研究表明,FAR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FAR与PD患者预后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FAR在预测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1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PD置管术并开始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标准进行,并得到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及以上;(2)具有不少于3个月的腹膜透析时间;(3)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及精神状况平稳。排除标准:(1)既往有肾移植史或长期血液透析病史;(2)近期存在活动性感染;(3)具有严重肝功能障碍;(4)具有活动性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5)近期有免疫抑制剂相关用药史;(6)妊娠期妇女;(7)缺乏详细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临床生化指标等。在本研究中,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所有患者都随访至出现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或退出PD治疗(转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或失访),或至2019年06月30日。在入院行PD置管术时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合并症、原发病因;基线临床生化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超敏 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钙、磷、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ormone,iPTH)和血清尿酸;在开始规律腹膜透析治疗后的1-3个月内收集基线腹膜透析指标:包括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total Kt/V)。根据FAR的中位数0.12,将患者分为高FAR组和低FAR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FAR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计算生存率,并通过对数秩检验评估两组PD患者生存分布之间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比较FAR与其他临床炎症指标对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以上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共纳入562例患者,与低FAR组相比,高FAR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男性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较大,同时具有更高的炎症水平(hs-CRP、NLR、PLR及白细胞计数)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而血红蛋白则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FAR与其他临床炎症指标(hs-CRP、NLR、PLR、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则呈负相关。3.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5.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FAR组的总体生存率(65.6%)低于低 FAR 组(87.5%)(log-rank=18.56,P<0.001),高 FAR 组的 CVD 生存率(74.8%)也低于低 FAR 组(91.8%)(log-rank=14.81,P<0.001)。4.Cox回归分析显示,高FAR水平对PD患者的全因死亡(HR=1.80,95%CI:1.03-3.14,P=0.038)和 CVD 死亡(HR=2.31,95%CI:1.17-4.59,P=0.016)风险具有独立预测价值。5.ROC曲线分析显示,FAR在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方面比其他临床炎症指标(NLR、PLR、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论高FAR水平是PD患者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FAR对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预测能力比NLR、PLR、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等其他炎症标志物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