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交通运行仿真模型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机场在不断的大型化,为了能够满足机场客流快速增长的需求,机场不断地通过增加航站楼的数量来提高机场陆侧客流的处理能力。机场陆侧交通系统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一个集等待、通行、停靠和换乘于一体的复杂区域,有着交通流量大、交通组成混杂、车辆行为多样的特征。当航站楼在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大型机场陆侧多航站楼体系间各个交通系统的组织协调问题。然而,对于这个复杂系统的研究,传统意义上以设施容量分析为目的的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描述其复杂多变的运行状况,有必要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交通仿真建模是一项复现交通流时空变化的交通分析技术,交通仿真系统可以为交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评价、交通工程理论研究、新交通技术和设想的测试等诸多应用领域提供方便、高效的实验分析工具。   本文以建立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交通运行仿真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实现为研究重点,主要展开了以下研究。   对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交通运行仿真需求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组成多航站楼体系间交通系统各子系统功能和大型机场客流及交通流特征的同时,分析了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交通仿真需求的特征。   通过对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交通网络布局特征的描述,找出了构成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问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并根据对节点几何属性及交通属性的描述,实现了用于交通仿真的交通网络布局模型中路段及节点的定义、车辆路径选择的定义、交通网络中交通量分配的定义、停车场出入口处车辆交通行为特征的定义、航站楼前车道边车辆路径、车辆停车特征以及车道边行人路径的定义。   通过对多航站楼体系间各种交通方式的划分、不同交通方式生成量确定的描述以及车辆到达机场的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用于交通仿真的交通生成模型。   根据车辆在大型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交通运行过程中的微观行为属性的分析,采用了基于GIPPS的安全距离模型和换车道模型来描述车辆在道路上的跟驰以及变换车道行为;根据对车辆在航站楼前车道边的停车行为的分析,建立了描述车道边车辆强制性变换车道的模型;借用了现有成熟的城市道路交通中一些常见的事件反应模型来描述机场车辆的行为。   根据对机场客流交通行为特性的描述,建立了用于描述客流生成、客流到达分布、客流排队特性、客流移动路径选择等特征的客流移动模型。   在分析AIMSUN仿真软件适用性的基础上,以AIMSUN仿真软件为平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现,并根据所建立仿真系统的输出数据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对仿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最后,应用所建立的仿真系统,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交通系统进行了简要评价,并对航站楼前车道边现有及改进停车管理方式下的停车容量及车辆运行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
其他文献
该论文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脉冲激光测距机系统指标的拟定、设计及测试等问题,为合理拟定、优化设计、定量考核脉冲激光测距机的系统性能指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依据。
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交通网络设计问题(NDP)成为解决交通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然而,在以往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很少考虑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制LAPS测量系统,使LAPS测量仪器化,并使用该测量系统测量出溶液中的PH值分布.论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固-液界面特点,建立了LAPS的特征模型,对EIS型L
学位
该文对自启动飞秒太瓦激光放大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实验上采用国内元器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建成了具有太瓦(10W)水平的高功率飞秒激光脉冲放大系统,并使整
学位
停车难是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作为城市核心地带的中心区,由于用地和人口非常密集,停车难的现象尤为突出。严重的停车问题造成了动静态的交通相互干扰,导致道路通行能
光纤Bragg光栅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光纤无源器件之一,在光纤通信和传感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对光纤Bragg光栅的制作、滤波和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研制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