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上消化道的黏膜病变特点研究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国外有报道艾滋病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并引起胃肠道的症状在艾滋病期十分常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研究报道。 研究方法:我院艾滋病期的住院患者121例,住院后抽取EDTA抗凝血10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同时进行胃镜常规检查,在检查的同时于胃窦取粘膜活检2块;胃体1块,常规送病理。进行Warthin-Starry病理银染及快速尿素酶检测。随机抽取部分患者的胃黏膜进行电镜检查,同时在普通患者人群的慢性胃炎病变部位取活检进行普通病理和电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艾滋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45±8.594(范围为26-66岁),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48.45±189.946(范围为5-690)。 2、艾滋病患者的胃镜显示:各种食管炎占HIV患者的19.8%(24/121)。其中主要为念珠菌性食管炎(9.91%;12/121)。95%(115/121)HIV患者被检出各型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与普通患者人群基本相似(P<0.05>)。 3、121例的艾滋病患者的胃镜下的表现显示食管炎24例,念珠菌性镜下特点为食管中下段黏膜呈片状、条索状充血,黏膜脆,触之易出血,同时伴有白色分泌物附着,易剥离,齿状线清晰,其它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点片状充血糜烂伴有点状出血。 4、普通病理:所取标本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完整伴有充血水肿,固有层有大量的混合性炎症细胞侵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普通病理表现为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腺腔大小不均匀,排列紊乱,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局部有以淋巴细胞为主混合细胞的侵润,只是艾滋病患者的炎症普遍比HIV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重。 5、电镜下胃黏膜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和密度增高,细胞浆里有解聚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普通患者人群慢性胃炎的胃黏膜细胞电镜仅有轻度的线粒体肿胀。 讨论:1、艾滋病患者的食管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念珠菌性食管炎, 2、艾滋病患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是胃镜和显微镜下表现与普通人群的患者无明显区别,而艾滋病患者胃黏膜的电镜下表现比普通人群的慢性胃炎的损伤严重。
其他文献
由v-t图象面积求位移的方法可以类比应用到许多物理问题中,这种解题技巧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也出现了问题,因为经常有同学在不清楚图象面积物理意义的情况下,进行类比应用,从而导致错误.因此,有必要来探讨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  一、v-t图象面积的类比应用  例1(2012年北京高考卷) 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
一、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  例1在深水中质量为m1的木块与质量为m2的铁块用细线相连,恰能静止在深水中.求细线断开后,木块在深水中上浮距离为s的同时,铁块下沉的距离s′.  如果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则非常方便,质点组在断开细线前后受合外力均为零,线断开后各以加速度a1和a2向上和向下运动,m1a1=m2a2,所以铁块下沉的距离为s′=m1s1m2.  图1例2木块质量为M=5m,木板质量为m,木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