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知光网络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18198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以高速度、大容量、长距离为导向,现有的光网络虽然已经能够提供充足的传输容量,但其智能性仍然非常初级。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关于光网络智能化的研究,比如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但这些研究仅是在交换层面上对光路交换网络进行的智能化改进,远远不能满足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IP业务对承载网络的需求。智能光网络自感知技术是从更高的层次全方位对各种类型光网络的高度智能化进行研究,它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和动态感知光链路物理参数、光信号质量、光网络拓扑及链路负载等光网络自身特性,还能够感知所承载业务的属性及其对光网络的传送需求(延时、抖动、丢包率等),从而真正实现光网络的自主优化、自主运行、自主管理和自主维护。基于此背景,本文制定出了自感知光网络实验平台的网络拓扑方案,并硬件实现了实验平台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智能光网络自感知技术提供了基础。本文具体完成了以下研究成果:1)自感知光网络实验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拓扑结构中包括四个用于交换路由的核心节点以及三个用于接入与业务自感知的边缘节点。2)自感知光网络实验平台中边缘节点、核心节点单板的功能设计、芯片选型及硬件实现。3)核心节点下的ns级高速光开关交叉矩阵(OXC)的设计及硬件实现。4)自感知光网络实验系统节点单板的芯片互联测试,实验平台的构建及平台总体的连通性测试。
其他文献
背景预测利用背景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对图像进行预测,但图像中的噪声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准确预测,所以现有的背景预测算法无法消除残差图中的噪声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移动终端对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和无线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可利用的频谱资源越来越少。针对这一问题,波束扫描天线能有效地增加无线
两栖动物生活环境复杂,其潮湿裸露的皮肤为外界微生物寄居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全球两栖类动物种群正在大幅下降,已有研究显示两栖动物体表常驻微生物群对两栖动物可能起到保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初始化速度是制约PPP实时应用的主要因素。基于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CORS)获取大气改正产品可以改善非组合PPP收敛时间,同时可定量探究各类大气产品对实时PPP浮点解的影响,并评估产品的精度与有效性。实时PPP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PPP模式,
CuCrO2是一种P型铜铁矿结构的半导体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性和导电性,其禁带宽度是3.2eV。CuCrO2薄膜可以应用于光电材料的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特殊窗口
我国有众多的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现象也普遍存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种具备水文测量功能的自治式无人潜水器,它用途就是对港口航道内的水深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掌握航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