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阶段火力发电尤其是燃煤电站仍将在我国电力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同时燃煤电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我国现有燃煤电站均加装了尾部烟气脱硝系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目前SCR脱硝系统中,喷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串级控制方式,通过调节喷氨量来提高脱硝效率。但由于SC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火力发电尤其是燃煤电站仍将在我国电力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同时燃煤电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我国现有燃煤电站均加装了尾部烟气脱硝系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目前SCR脱硝系统中,喷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串级控制方式,通过调节喷氨量来提高脱硝效率。但由于SCR脱硝反应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大滞后的特性,喷氨量难以快速适应入口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浓度的变化。当喷氨量过少时,易导致脱硝效率降低和NOx排放量超标;而当喷氨量过多时,易生成副产物降低催化剂活性并堵塞空预器;另外,过量的氨气也会腐蚀空预器,造成氨成本浪费和二次环境污染。未来随着新能源电源大量并入电网,燃煤电站将多数时刻运行在低负荷或变负荷工况,加大了燃煤电站实现NOx超低排放的难度。因此,需要对现有喷氨控制系统实现优化。为更好地实现喷氨控制系统的优化,需要先建立尽可能准确的SCR脱硝系统的数据驱动模型,而现场运行数据通常存在非线性、滞后性、多样性等不利于建模的特点。因此,首先需要对传统数据驱动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针对现有喷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喷氨量更精准的控制,保持较高的脱硝效率,尽量减少氨逃逸,对于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和降低脱硝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燃煤电站的燃烧系统和SCR脱硝系统的特点,以及现有喷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数据预处理、数据驱动模型改进和喷氨控制策略优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提出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的异常值检测方法(简称PSO-PNN)对SCR脱硝系统历史数据的异常值进行识别与剔除;同时,提出基于滑动窗口优化的Nadaraya-Watson回归多重填补法,实现对SCR脱硝系统历史数据的异常缺失值填补。仿真结果表明,PSO-PNN方法具有较好的异常值检测性能,基于滑动窗口优化的Nadaraya-Watson回归多重填补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热工数据自适应填补效果,可以满足后续建模工作对数据预处理的要求。(2)提出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优化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的算法(简称EEMD-IWOA-DELM),建立SCR脱硝系统入口 NOx浓度数据驱动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结合EEMD技术具有能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优点,使模型适用于大范围变工况,可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采用IWOA优化DELM模型的参数,将EEMD与IWOA-DELM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3)提出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CNN-BiGRU),实现建立 SCR脱硝系统出口 NOx浓度数据驱动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BiGRU可以对CNN的特征向量构造的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进行学习,实现动态数据驱动建模,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引入注意力机制通过映射加权和学习参数矩阵赋予BiGRU隐含层状态不同的概率权重,可减少历史信息的丢失,并加强重要信息对出口NOx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4)提出将得到的SCR脱硝系统入口 NOx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出作为前馈信号,同时将SCR脱硝系统出口 NOx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出经过微分控制器,将出口 NOx浓度的变化量提前反馈至喷氨控制系统,实现SCR脱硝系统的复合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控制之后,SCR脱硝系统出口 NOx浓度始终低于排放标准,在保持较高脱硝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氨逃逸,避免了阀门执行器机构出现饱和;同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现场,也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结构光是高精度的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在工业控制、逆向工程、口腔医学、文物修复和人体三维建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采用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单投影结构光的研究相对成熟,但不能一次求取测量物体的三维全貌。为了得到测量物的三维全貌,多投影仪同时投影多相机同时成像是主要的解决方案。针对双投影系统采用的相位测量轮廓术中存在的伽马畸变效应、不连续和噪声引起的相位错误展开及双投影结构光系统中同步投射所造成的混叠相
凝析油由天然气冷凝而成,又称为天然汽油,被广泛用作重质原油的有效稀释剂,是调和汽油的主要组分。凝析油中离子汞(Hg2+)和有机汞(Hgorg)分别占总汞浓度的55%-95%和10%-50%,Hg0的含量较低。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汞也会腐蚀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管道、加热器和低温热交换器,尤其是铝合金设备的内表面,最终导致泄漏事故。此外,凝析油中的汞还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凝析油脱汞研究
磁粉芯因其具有中高频低损耗、良好的抗磁饱和性能、频率稳定性佳及易加工成型等优异特性,广泛用于电力电子行业关键磁元器件制备。为进一步降低磁粉芯损耗,改善其电磁性能,以适应电力电子设备小型化、高频化及大功率化的发展需求,本文以铁基磁粉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粉芯的三维损耗分离拟合模型,在综合考虑绝缘包覆制备工艺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磁粉表层绝缘界面设计及掺杂工艺对铁基磁粉芯综合软磁性能的调控机制,提出了适用
当光滑非线性动力系统在平衡点存在稳定流形和中心流形时,系统平衡点处的稳定性不能由线性部分直接判断,中心流形部分的稳定性取决于高阶项。本文研究了这类临界模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镇定性条件,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Poincaré标准形变换,将这类一般非线性系统化成标准形:一类Kolmogrov方程。通过分析标准形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证明了当分块矩阵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稳定性和一组低阶系统的稳
天线罩作为无线电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飞行器的发出和接收信号的通道,在恶劣使用环境下保护飞行器的通讯、遥测、制导、引爆等系统正常工作,而天线罩材料的技术水平则是制约天线罩乃至飞行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天线罩材料的研究对飞行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未来超音速飞行的发展对天线罩用透波材料隔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隔热透波材料主要以多孔陶瓷和气凝胶材料为主,而后者由于造价昂贵、力学性能差
研究背景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式的治愈率低,患者预后差。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但对胶质瘤的疗效仍不如人意,这是由于胶质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s)是胶质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以及表达胞外酶CD
目的:探讨与鞭毛内运输复合物B(IFT-B)相关的三种蛋白:COP9信号体复合物亚基5(COPS5)、自噬相关蛋白5(ATG5)和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样1(LZTFL1)在精子发生和雄性生殖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酵母双杂交、细胞共定位分析、免疫共沉淀实验或萤光素酶蛋白互补实验,验证COPS5/IFT20或LZTFL1/IFT27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OP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桥梁来说,其工程量逐渐增大,构成的力学体系和边界条件逐渐变化。在建桥梁与已建成桥梁在受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上差别很大,故在建桥梁与已建成桥梁在地震易损性和韧性上差别可能也很大。前人对于桥梁地震易损性及韧性的研究,往往是针对已建成桥梁来开展的,针对在建桥梁进行地震易损性及韧性的研究还很少。此外,在地震保险精算中,在建桥梁标的物地震灾害风险的确定、损失的评估、赔付率的预测以及保险费率的厘定
环境污染物的准确检测为环境污染评估、治理和管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危害较大的污染物,污染物的微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污染物角度考虑,选取甲醛、D-青霉胺、亚砷酸和铀酰作为代表,探索荧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本文构建了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微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荧光探针,分别建立了甲醛和D-青霉胺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构建SERS增强基底,分别建立
21世纪,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导致传统化石能源供应严重紧张。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核能被认为是缓解能源短缺、调整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清洁能源。然而,在核裂变产生的各种放射性核素中,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29I和131I)是具有高放射性和溶解性的主要核废料。一旦发生核泄漏,核反应堆中铀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碘废物会迅速扩散到空气和水中,造成长期的健康风险。因此,开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