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市场2009年在我国正式建立,首批获批的28家公司在2009年10月30日正式登陆创业板市场。自从创业板市场的28家公司首次上市以来,IPO超募现象就随之而来,也可以说创业板市场超募现象是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的特有现象,创业板市场与同时期的A股市场相比较而言,创业板市场首发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价、超募比率一直很高,甚至高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数倍,时常也被称为创业板的“三高”现象。根据证监会相关文件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对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超募资金的用途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短时间内创业板上市企业很难出具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合理的使用巨额的超募资金。这样会对投资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低的资金使用率和变相的社会资金资源的浪费。由于目前研究中国创业板IPO超募现象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而且已有的文献也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国内实证研究较少,而且国外几乎没有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研究,这与国外企业IPO超募现象几乎不存在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创业板企业IPO高超募比率是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因此,论文试图对中国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IPO超额募集资金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探讨可能对创业板市场首发上市企业超额募集资金现象的影响因素。论文首先对已有的关于中国创业板企业IPO超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宏观经济方面、发行市场方面及发行制度方面可能影响IPO超募的因素。结合文献研究并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了公司所属的行业特征、有无风险投资参与以及公司上市前的财务状况、公司规模、公司融资的额度、承销商声誉、区域差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等几个可能影响IPO超募的因素。其次本文收集了163家样本的有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总结了创业板企业IPO前在行业特征、主承销商声誉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其次根据选择的变量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发行规模、净资产收益率、风险投资参与、承销商声誉及行业特征等因素对IPO超募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