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关于解决近代内蒙古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视角,力图清晰地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及其制度安排、中共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内蒙古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历程等重要问题。 全文共分导言、正文和结论3部分。导言介绍本课题的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视角和论述范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主要资料。正文部分共分为4章。第一章探讨本论题的背景,即包括内蒙古民族问题的中国民族问题的国情背景,国内的民族格局与民族关系的特点,历代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内蒙古的影响,近代内蒙古的民族运动等相关问题。第二章系统梳理了中共成立以来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过程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构想,特别是对于选择单一制还是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的长期探索;深入剖析了中共在加强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工作时所制定的一系列纲领政策,其中关于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四个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充分说明了中共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其中有多种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实践,也有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的反复思考,内蒙古民族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关系这一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三章论述了关于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创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实践历程;在深入、细致地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共对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酝酿与准备工作,新形势下的内蒙古民族运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与“四·三会议”的成功召开,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等重要事实;分析了以乌兰夫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密切结合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在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过程中的开创性实践。第四章深入研究了关于发展内蒙古自治运动,加强内蒙古民族工作,撤销热察绥三省建制,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等重要问题;在全力考证有关档案、文献和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细致梳理了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的成立与相关决策,保卫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武装斗争,内蒙古民族工作中的系列成功经验,关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典范性贯彻、实施,中共中央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形成内蒙古统一区划的决策,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西迁张家口与蒙绥合并,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翁牛特旗、喀喇沁旗、赤峰县、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等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等重要事实和问题。结论部分在综合论述的同时,阐述了关于本论题的历史思考,总结了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与他人成果相比较,本文充分利用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等汇编类档案文献以及内蒙古档案馆和河北省档案馆收藏的原始档案、《解放日报》等报纸资料、《乌兰夫回忆录》等回忆录资料中有关本论题的史料,增加或补充了关于中共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在不同时段的主要主张,有关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酝酿,“四·三会议”的准备及其主要内容,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和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的成立,解决察哈尔盟与察哈尔省的历史遗留问题,撤销绥远省和热河省建制的举措等诸多史实的论述:丰富了关于近代内蒙古民族问题,中共认识“武人割据”和“联邦运动”,在深化国情认识时进行的民族理论创新,建国初期在内蒙古等地开展民族工作大检查,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大力促成蒙绥合并等问题的阐述;提出了中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才最终做出放弃联邦制、选择单一制的郑重抉择,恢复内蒙古的历史地域、建立跨盟旗的自治机关、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影响深远的英明决策等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