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高原山区省份,山地面积广大,坝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地形特征为山中有坝,原中有谷,组合各异,空间分散。近几年来,由于云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城乡建设用地的需要,大量的非城乡建设用地被迫地迅速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使得原就十分紧张的耕地资源供给局势进一步加重。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已成为城镇建设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及其敏感程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将会是一种受限的选择,为了有效的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必将引入土地宜建性评价机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从而确定低丘缓坡土地的有关限制性因素。由此,研究结合云南省大理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界定,利用大理市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大理市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2010-2020年)为基础数据,结合低丘缓坡的定义,提取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ArcGIS 9.3为平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讨论了确定评价因子及因子权重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参照大理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因子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土地适宜性的定义,通过对单因子和多因子指标体系的研究后,针对低丘缓坡土地的用地特点构建了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具有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制约层和指标层,并选择了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坡度、坡向、高程、交通条件等)和社会人为因素(土地利用现状)作为一般评价因子,同时针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和敏感程度高等特性,引入了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特殊评价因子用以建立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根据所构建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体系提出了以一般评价因子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特殊评价因子配以影响系数改良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图形叠置法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各个一般因子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通过ArcGIS Model Builder模型编辑器建立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一般评价因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获得大理市低丘缓坡一般因子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图,最后再加以特殊因子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研究将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等级分为一等适宜、二等适宜、三等适宜和四等适宜(不适宜)四个级别,从大理市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的低丘缓坡建设地潜力比较大,但开发利用过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最后,凭借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具备比较综合和复杂的特点;(2)特殊因子指标和基本因子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比单一因子结构指标体系更符和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的用地方式:(3)对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时GIS技术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手段;(4)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之上进行改良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更适于山区和地形多变区域土地资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5)应用ArcGIS Model Builder模型编辑器建立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的模型,由于Model Builder自动化和流程化处理地理数据的特点,使评价更加快速精确;(6)资料搜集情况会对评价因子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确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7)大理市确定的参评区域按照建设适宜性级别划分为一等(最)适宜、二等(比较)适宜、三等(一般)适宜和四等适宜(不适宜)四个级别。